比如合并企业净资产100,公允200 这个时候形成暂时性差异 确认递延所得税100×25%,这个递延所得税确认后净资产公允就变200-25=175,这个差异冲减商誉 然后这个175后又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又会形成新的差异,就无限循环
请问下面两段话有什么区别,一会儿说计入资本公积,一会儿又计入商誉,搞不清: 1.非同控评估增值或者减值,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计入资本公积 2.非同一控制下免税合并形成的商誉,由于商誉本身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即商誉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因为如果要确认,必然增加商誉的账面价值,由此商誉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又有差异,如此形成循环,所以准则规定这种情况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但是如果是在非同一控制下的免税合并中取得的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此时应该调整合并时确认的商誉的金额。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 1.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不区分应税合并和免税合并,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维持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而账面价值应反映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科目为商誉 2.非同控合并报表购买日评估增值或者减值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对应科目为资本公积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 1.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不区分应税合并和免税合并,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维持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而账面价值应反映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科目为商誉 2.非同控合并报表购买日评估增值或者减值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对应科目为资本公积
(1)在合并情况下,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维持原被购买方的账面价值,而账面价值应反映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由此 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其对应科目为商誉。 (2)在并情况下,商誉的计税基础为0,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因企业合并成本固定、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 债,则减少考虑递延所得税后被购买方可辨 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增加商誉,由此进入不 断循环状态。 请问以上(1)和(2)都是属于非同一控制免税合并的递延所得税处理方法,为什么处理方法不一样?
(1)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确认了商誉并且按照所得税法规的规定商誉在初始确认时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如:吸收合并时应税合并,初始确认时不产生暂时性差异)的;(2)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不区分应税合并和免税合并,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维持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而账面价值应反映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科目为商誉。 请问上述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中商誉在初始确认时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不产生暂时性差异;而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初始确认时计税基础等于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反映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产生暂时性差异。请问两者区别在哪里?
老师,计提增值税咋做分录
老师,3月份需要报销的单据都没报,今天才给报的,我做账怎么做
老师,24年亏损20万,刚才汇算完毕,调增10万,那我24年是亏损20万还是亏损10万?
老师想问一下,这个月才开出口发票,这个月能进行出口退税申报吗?
] 你好,想问一下假如我公司是生产水泥的,把自己生产的水泥用于自己建造楼房,这个增值税怎么处理呢?
我是总公司,我跟第三方签了种地协议,我和分公司直接也有往来,我借钱给分公司了,分公司这笔钱借给农民种地去了,以为第三方的资金链断了,我们现在想办法不想提现农民欠我们钱,这笔钱是几千万,账面上不想体现农民欠我没钱 ,拔掉,能不能做亏损或其他办法弥补这亏损
大家好!请问一下,我公司是做家装五金实体批发零售的,固定的客户,想找一款具有仓储分拣,客户管理,产品分析等一体的软件,能设置到某客户参与的打折或充值活动针对到个品并在单据上体现出来,可以推荐一下,谢谢!
建筑公司项目部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分录是:?后期有几个项目同时使用呢又当如何折旧
这个选c过去吗?没看懂
这个月有红冲以前发票,具体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