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无形资产评估增值的情况下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原因如下: 计税基础是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资产价值。在无形资产评估增值的情况下,税法通常不认这部分增值,所以计税基础仍为原账面价值。 而账面价值则是评估后的增值后的价值。 由于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根据会计准则,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例如,一项无形资产原账面价值为 100 万元,评估后价值为 150 万元。计税基础仍为 100 万元,账面价值为 150 万元,差异 50 万元。这 50 万元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需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假设税率为 25%,则递延所得税负债为 50×25% = 12.5 万元。会计分录即为:借:资本公积 1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2.5
请问下面两段话有什么区别,一会儿说计入资本公积,一会儿又计入商誉,搞不清: 1.非同控评估增值或者减值,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计入资本公积 2.非同一控制下免税合并形成的商誉,由于商誉本身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即商誉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因为如果要确认,必然增加商誉的账面价值,由此商誉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又有差异,如此形成循环,所以准则规定这种情况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但是如果是在非同一控制下的免税合并中取得的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此时应该调整合并时确认的商誉的金额。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 1.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不区分应税合并和免税合并,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维持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而账面价值应反映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科目为商誉 2.非同控合并报表购买日评估增值或者减值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对应科目为资本公积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 1.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不区分应税合并和免税合并,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维持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而账面价值应反映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科目为商誉 2.非同控合并报表购买日评估增值或者减值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对应科目为资本公积
老师。在企业合并中。为什么应收账款评估减值确认的是递延所得税资产,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评估增值确认的是递延所得税负债
老师,预收不是负债吗,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不是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吗,为什么分录体现出来是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可以以净额列示吗
老师,更正纳税申报,先更正财报还是先更正纳税申报表
老师,请问现在都是开电子发票,万一对方作废掉我们不知道会怎样?如何防止这种事情发生哦?
2024年暂估了100万成本,2025年到了80万的成本发票,2024年所得税汇算清缴还没开始,这到的80万的成本票怎么做帐
老师,好,私募基金公司主要是干什么类
个体户可以去税务局开专票吗?
业务员把销售订单传递给会计会计可需要核。销售订单正确性
老师,什么情况下一般纳税人的税率是3%呢?
老师,一般纳税人开普票或专票交的税是一样吗?
小规模批发零售红薯,开票票面上的税率是多少呢
老师,我们是商贸公司卖水果的,当时在农户手里收的15019斤苹果,卖了13448斤,损耗1571斤,这1571斤做成本可以不,金额2906元。目前情况是:损耗的2906元已经做在去年12月已经做成本里了,但我发现入库的斤数15019斤,出库还是13448斤,库里已经没货了,但出库单上还有1571斤苹果,是不是把出库单补个1571,备注一下损耗就可以了。
哦哦,我明白了。另借方为什么用资本公积 还有评估增值时贷方为什么也是资本公积
“借方用资本公积”的情况通常发生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或减少资本公积时。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的会计分录为:借记“资本公积”,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这样做是为了反映企业将资本公积中的一部分转为实收资本,以改变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