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原来是20%重大影响为权益法,后面增资60%变为控制采用成本法。实质上是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个表是20%长投账面%2B60%新增公允
甲公司2015年2月10日从集团外部控股合并乙公司,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80%,初始投资成本为8 000万元,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9 000万元。2017年1月1日,集团内部A公司向甲公司支付银行存款10 000万元取得乙公司80%股权。当日乙公司在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中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2 000万元,A公司资本公积余额为1 200万元,盈余公积余额为1 5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则下列A公司长投成本? 我想请教下,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后期采用成本法核算,不是不用比较合并对价与份额之间的么,为什么还要比较计算商誉?
1.丙公司为甲、乙公司的母公司。2018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7000万元取得乙公司60%有表决权的股份,另以银行存款100万元支付了与合并直接相关的中介费用,当日办妥相关股权转划手续后,取得了乙公司的控制权;乙公司在丙公司合并报表中的净资产账面价值90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在合并日的初始投资成本为()万元。 A 7100 B 7000 C 5400 D 5500 老师:这个题目我理解的初始是我花了多少钱,花了7000万元,而入账价值才是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份额5400。是不是这样理解,只有在权益 法下才存在什么初始投资成本和入账价值的概念,而在成本法下,又是同控就没有初始和入账一说,都是按账面份额?那要不是同控呢,也就只有含税的付出代价作为初始投资或入账价值??
老师,1.第一张图片中,权益法调整时标注绿色的“剩余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指的是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也就是在没有计提减值的情况下,应该是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是吗?2.第二张图片,个别报表权益法调整,第一步投资时点的调整,因为剩余长期股权投资成本600*40%=240,投资时点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500*40=200,240大于200,所以不用调整,是吗?3.合并报表处理,规定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与剩余股权的公允价值之和,减去按原始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投资收益。那么第二张图下面计算时为什么要加上25?第三张图,合并报表的后面两个分录如何理解呢?
非同一控制下,因追加投资导致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转为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不构成一揽子交易),应当将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原持有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全部转入留存收益。甲从乙手中购买了40%的股权,用了10万,实际这部分账面价值为8万。后来甲又花了5万,从一手中买了20%的股权。实际这部分账面价值为4万。 原持有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转入留存收益。这个怎么写会计分录?
这个第五套卷综合题1的第6问的答案,没看明白[捂脸]借:长期股权投资 的金额为什么用A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这里是不是用的成本法的初始入账的分录,我看这题是从10%增资60%,达到控制,从公允价值转成本法,不是用原公允+新公允入账?我有点晕了[破涕为笑][破涕为笑]
工资表在上一年度,发放在下一年度,这个税申报所属期在哪个月?
甲用伪造的乙公司公章,以乙公司名义与不知情的丙公司签订购买100吨白糖的合同。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甲的行为构成无权代理,合同效力待定 甲的行为构成无权代理,合同无效 丙公司有权在乙公司追认合同之前,行使撤销权 丙公司可以催告乙公司追认合同,如乙公司在30日 内未作表示,合同有效 伪造印章为啥效力待定
2024年的工资跨年发放,个税在哪月甲报?
为什么审计中 关于存在和完整性的认定 是定性而不是定量的?谢谢老师
员工12月底离职,一月还在公司交社保,他1月的个税需要申报吗?
个人所得税和个税汇算清缴有什么区别吗
12月初付给厂家100万,每月陆续从厂家采购商品,每次货款采购上市从100万里扣,假如12月从厂家采购商品金额为10万元,本月厂家返利1万,采购型号A扣款2万元,型号B付款3万元,型号C金额为5万元,型号C用了返利5千,实际扣预付款4.5万元,剩余的5千元返利下月采购商品时可以抵现金用。本月销售A型号2万元,B型号3万元 这个财务该怎么做分录,怎样结转卖出的那部分商品的成本
公司收的居间费个体户可以开什么发票?劳务发票吗?不明白?公司收的居间费个体户跟他开什么劳务发票。
公司买车贷款是由法人这边与银行签订类似贷款协议,然后每个月通过法人银行卡还贷,但是车子的名字属于公司,请问这种我要怎么处理避免产生税务风险呢?由此产生的财务利息支出是不是不能税前扣除,应该如何操作呢?
老师,客户在我们公司开了预存金账户,他在公司拿货出去卖就有优惠,请问我们先收到这个客户的钱如何做账
但我还是没明白,答案这里是10%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增资60%,变成70%转为长期股权投资
帮忙看下 老师
这里的第5问和第6问是不是或者的关系
第5问:从10%+20%=30%,公允价值转为权益法。 第6问:从10%+60%=70%,公允价值转为成本法
还是第6问在第5问的基础上 30%+60%=90%权益法转成本法
这个是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首先10%到20%,此处已经将10%按照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了。此时20%的长投都是公允。
不是或者的关系,是10%%2B10%%2B60%
首先10%%2B10%是公允价值转为权益法,20%%2B60%由权益法转为成本法,实质上已经发生两次转换
这样呀,那就是第5问,没理解到位,以银行存款750万元再次购买乙公司20%的股份,是10%+10%是吧
不好意思比例看错了,是10%%2B20%公允转为权益法。再购入60%,由权益法转为成本法
好的,那这样就是10%+20%+60%=90%
原来持有10%,后面第一次再购入20%,持股比例变为10%%2B20%=0.3重大影响。 第二次再购入60%,持股比例变为30%%2B60%=0.9形成控制。
那这样就是10% 20% 60%=90%——是的,你的理解没错
但答案的科目为什么是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10%的时候已经制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后面增资20%,要把10%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终止确认,相当于把它卖了,再拿卖得的钱去买长期股权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