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好: 1:认股权证的增量每股收益直接是0,因为分子是0
算稀释性每股收益的时候,1.认股权证/股份期权2.回购3.可转换公司债券,这三种都要乘以时间权重吗?时间点怎么判断?
不悔老师麻烦回答下, 以下是我对每股收益的理解 基本每股收益是不考虑稀释性潜在股的(稀潜),只考虑在外发行的普通股,以及新发行的和回购的,限制性股票不考虑。这里的新发行和回购的股需要考虑时间权重,时间开始点是发行日和回购日。 这里我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之前几年发行的和回购的普通股吗? 稀释性每股收益是除此之外还会考虑潜在普通股:包括认股期权,可转换公司债券,还有回购?(回购的话已经有股本了,不算潜在股吧?) 上面那些稀潜需要考虑时间权重,开始时间点是期初(如果是年前发行的)或者发行日(本年发行的) 另外只有有稀释性的稀潜才需要考虑进去,没有稀释性的不能考虑进去。 您看下我的思考对不对,另外之间还夹杂着我的一些疑问,麻烦回答下哈,感谢
增量每股收益, 怎么计算认股权证的增量每股收益,它跟可转换公司债券不同,它没有分子,我需要算增量每股收益从而来判断稀释性大小
普通股股东的 净利润为 38 200万元 ,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 20 000 万股 , 20 × 7年 1月 1 日 ( × 12/12 ),公司按面值发行 60 000万元的 三年期 可转换公司债 券,债券每张面值 100元,票面固定年利率为 2%,转股价格为 每股 10元 ,即每 100元债券可转换为 10股面值为 1元的普通股。债券利息 不符 合 资本化条件,直接计入 当期损益 ,所得税税率为 25%。 假设 不具备转换选择权 的类似债券的 市场利率为 3% 。 负债成份 公允价值 58 302.83,,⑤假设转换所增加的净利润( 调整分子 ) = 58 302.83( 摊余成本 )× 3%( 实际利率 )×( 1 - 25% ) = 1311.81 (⑦ 增量股 的每股收益 = 1 311.81÷( 6 000× 12/12 )= 0.22 (元 /股) 0.22为什么这样计算
1.乙公司上年平均资产总额1000万元,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0%,负债平均利息率为5%,普通股股数100万股。本年计划提高销售收入50%,为此需要再筹集500万资金,将息税前利润增加到1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有以下3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增发普通股,预计发行价格为5元/股,不考虑发行费用; 方案二:增发债券,债券面值为100元/张,票面年利率4%,按面值发行,不考虑发行费用; 方案三:增发优先股,每年增加优先股股利25万元。 要求: 1)计算方案一和方案二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判断哪个方案更优。 2)计算方案一和方案三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判断哪个方案更优。 3)根据每股收益的大小确定最终的方案。 要具体的,符合考试判分标准的,完整的,解题过程。
请问老师,红色箭头那里是填什么?同一个会计年度的资产负债表,每一个月的期初数都是一样的,对吗?
老师,如果在电子税务局查个体户,如下图是不是表示既不是定期定额征收,也不是核定征收那就是查账征收了对吧
审计提出几点意见?请问我们的整改是需要把前期相关的账务处理?还是需要把每一笔改调的该改的改?
董孝彬老师晚上好!请教您,企业24年是亏损,汇算清缴时业务招待费有调增,那调增的数据如何账务处理?是否需要调整24年的财务报表呢?谢谢老师!
这个选 d 怎么理解啊,算应纳税所得额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纳税调整项目,这里会计上计提折旧的2.5 可以税前扣除此时扣完之后还有 27.5 的利润总额,税法说可以扣 30,我已经扣了 2.5,在扣 27.5 就满足税法扣除 30 了,但是为啥是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在减少 27.5,减的时候利润总额是 30 去减的吗?
老师,我们小规模纳税人这个月只有1000块钱卖出产品收入,不含税金额990.1,开票了但是没签合同,怎么报印花税啊,按990.1报还是0申报呀,我们还没有核对买卖合同的税种,可以先申报吗?具体怎么操作呀
老师,怎么做工商登记啊,有没有详细的流程,没做工商登记,是不是不能做工商年报
老师,我们小规模纳税人这个月只有1000块钱卖出产品收入,不含税金额990.1,开票了但是没签合同,怎么报印花税啊,按990.1报还是0申报呀,我们还没有核对买卖合同的税种,可以先申报吗?
材料入库单时间需要和发票日期一致吗还是前后都可以
个税,个人经营所得,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可以扣除吗
老师,那这样的话,算不出来大小了,没办法跟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增量每股收益比较了。
增量每股收益是0啊(这个0 就是最小的了) 可转债的增量每股收益一定是大于0 的
哦哦,对哦,所以怪不得准则说,一般认股权证和股票回购的稀释程度大,先考虑他们
对的,就是这么个理,同学还没睡了,同学看来很喜欢会计啊,喜欢研究准则什么的。
我比较习惯通过看准则来学习,哎,喜欢谈不上,生活所迫,
准则看得懂,学习起来就很容易,理解深刻(看教材其实也可以的)。 和老师一样,考个注会为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