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承担债务的保证人只能找债务人追偿,与其他保证人无关,承担连带责任,无顺序要求 2.只承担保证范围内的责任 3.同1 4.答案是对的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是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嘛,如果公司资不抵债,那债权人应该通过什么方法实现债权呢?我看有一些说法是“公司可以宣告破产,法人人格消灭,债务则随之消失”,如果是这样,那不就是不用还了?能称为“...公司”的是不是都是法人?也就是说如果不是法人,是不能以“公司”命名的对吗?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国际条约或协定,这些的地位和效力排序是怎样的呢?类似“自成立起10日内”的表达,算不算成立当天?
老师 给别人担保,作为第三人的 拿抵押物也好 还是 作为连带保证责任也罢 一,与银行没有约定承担的份额的,银行可以随便找一个人来实现债权 关键是,承担债务的可以找债务人要,能不能找其他担保人要?有无顺序要求? 二,若与银行约定有份额的,银行还是可以任意找?找到了担保人,担保人能否 只承担份额内的责任,对吗?可以拒绝承担全部责任,对不? 三,还有就是 只是担保人自己 内部协商的按份额承担, 没有与银行约定, 银行是不是找任意一个担保人来实现全部债权吗?还了钱的能找其他担保人及其债务人要钱吗?有顺序要求吗? 下面这个小题,d答案 是正确的吗
【例•单选题】A公司(甲公司的子公司)从乙银行取得贷款,甲公司为其担保本息和罚息的60%,其余部分A公司以自身房地产作为抵押。截至2018年末A公司逾期无力偿还借款,被乙银行起诉,甲公司成为第二被告,乙银行要求甲公司与被担保单位共同偿还贷款本息600万元,并支付罚息10万元,承担诉讼费用15万元,期末该诉讼案正在审理中。甲公司估计承担担保责任的可能性为90%,且A公司无偿还能力,2018年末甲公司应确认的预计负债为( )万元。 A.366 B.600 C.610 D.549 老师,请问一下,这个诉讼费为何不用加进去,光是按本息的0.6来算?那如果没有约定的话,那就是诉讼费和很可能 支付的本息来确认预计负债?
2.案情:2018年6月1日,李某向银行借款500万元,期限1 年。银行要求李某提供担保。李某找到了经济实力较好的甲、乙、丙 3人。甲与银行签订了保证合同,表示愿意在李某不能履行时代为还 款。乙以保证人的身份在李某与银行的借款合同上签字。丙单方向银 行出具了承担保证责任的担保函。 问题: (1)甲、乙、丙3人是否都可以设立保证?若能够设立保证的, 保证的性质属于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为什么?(14分) (2)如果甲、乙、丙的保证没有约定保证期限,则保证期间何 时届满?为什么?(12分) (3)如果在保证期间内,经过银行同意,李某将债务转让给刘 某,此时保证人是否还需要承担保证责任?为什么?(12分) (4)如果在保证期间内,李某与银行协商,将借款期限延长3 个月,保证人对于变更之后的债务是否还需要承担责任?为什么? (12分)
●甲、乙、丙三人于2019年8月达成协议,集资10万元共开设一商店,其中甲出资2万元,乙出资3万元丙出资万元,三人约定按出资比例分享盈利分亏损,三方交清全部投资并经核准登记领取了营业执照由于经营得当,年终结算,盈利5000元,三人按协议进行了分配,2020年7月,三人意见发生分甲私自于丁商量把自己在商店中的2万元财产份额转让给但乙、丙不同意,在乙丙不的情况下甲私自取走了自己的出资2万元,同年年终结算,该合伙商店发生亏损,这时,丙也要求退伙,合伙难以维持乙丙按进货价格计算分别取走价值1万元,2万元的商品,但对合伙债务末做处理不久,与该商店有业务往来的债权人A公司获商店散伙的消息后,便找到甲要求甲清信合伙企业2019年下半年欠自己的8万元货款甲认为自己已退出合伙商店,对商店的债务不再承担责任应由丁承担A公司找到丙,丙认为按合伙协议的约定,自己只应当承担债务的12,A公司又找乙乙认为商店的只应当以店现有的商品折价清,不足部分不再偿还问题如何认定甲私自取走2万元和乙丙分别取走价值1万元2万元商品的行为效丁是否已经入伙?是否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当责任?甲、乙、丙对待商店
上一期财务报表和所得税申报表有错误,请问是先改哪一个
老师,仓库盘点塑料件出现负数,我该如何处理
老师,我想问一下,一般纳税人开票给别人开专票跟普票有什么区别?做账的时候是怎么做呢?
请问老师汇算清缴年资产总额怎么算的
季度收入158万,库存余额多少合适
个人安装门窗服务向税务局申请代开发票,怎样开才能避开20点的劳务税率
1、已知某企业目标资金结构中长期债务的比重为20%,债务资金的增加额在0-10000元范围内,其利率维持5%不变。该企业与此相关的筹资总额分界点为( )元。这题没读明白?
老师好,小规模纳税人处理一般纳税人时2010年购入的挖掘机按多少税率交增值税
老师,填报汇算清缴工资那张表时,计提的金额是50万,如果现在已经把计提的金额都发完了,实际发生额也是50万吧,那税收金额也是50万是吗
内账的应收应付跟外账的应收应付,怎么核对,主要看借方还是贷方?看那个方向是还没开票?感觉不好核对,因为一个是全额入账,一个是只入不含税金额,那我怎么核对?是对余额还是发生额!对那个方向!有点蒙圈啊!请教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