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教材上写了追查存货的采购至存货永续盘存记录是为了验证销售业务的真实性,所以会说为销售业务的发生认定提供证据。 如果站在存货的角度去看,不是从存货的采购明细账,而是从存货的入账记录追查到原始凭证,则是存货的存在认定
3、ABC会计师事务所的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19年度财务报表,与存货审计相关的部分事项如下:(1)甲公司的存货存在特别风险。A注册会计师在了解部分内部控制后,未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直接实施了细节测试。(2)2019年12月25日,A注册会计师对存货实施监盘,结果满意。因年末存货余额与盘点日余额差异较小,A注册会计师根据监盘结果认可了年末存货数量。(3)在执行抽盘时,A注册会计师从存货盘点记录中选取项目追查至存货实物,从存货实物中选取项目追查至盘点记录,以获取有关盘点记录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审计证据。(4)A注册会计师向乙公司函证由其保管的甲公司存货的数量和状况,收到的传真件回函显示,数量一致,状况良好。A注册会计师据此认可了回函结果。(5)A注册会计师获取了甲公司的存货货龄分析表,考虑了生产和仓储部门上报的存货损毁情况及存货监盘中对存货状况的检查情况,认为甲公司财务人员编制的存货可变现净值计算表中计提跌价准备的项目不存在遗漏。要求:针对上述第(1)至第(5)项,逐项指出A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是否恰当,如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追查存货的采购至存货永续盘存记录,是指从存货的采购明细账追查到相应的原始凭证,再追查到存货的永续盘存记录,这是一条逆查的顺序,目的是检查记录的采购业务所对应的存货是不是真的在存货永续记录中进行了记录,如果有记录,则为发生认定提供证据,如果没记录,则说明采购记录可能是虚构的。 为什是发生认定呢,存货不是应该用“存在”认定吗,搞不懂
4.甲注册会计师制订了对某公司存货的监盘计划,由助理人员实施监盘工作。 请判断下面有关监盘计划和监盘工作有无不妥之处。若有,请予以更正。 (1)注册会计师在制订存货监盘计划时,应与某公司沟通,确定检查的重点。 (2)对外单位存放于某公司的存货,注册会计师未要求纳入盘点的范围,助理人员也未实施其他审计程序。 (3)在检查存货盘点结果时,助理人员从存货实物中选取项目追查至存货盘点记录,目的是测试存货盘点记录的真实性。 (4)虽然年度前后是销售旺季,但为进行盘点和监盘,注册会计师要求生产产品的生产线停产。 (5)该公司的一批重要存货已被保险公司质押,助理人员通过电话询问了其真实性。
4. 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19年度财务报表,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其制定的审计计划,部分内容摘录如下:(1)只对余额大于零的银行存款账户全部进行函证。(2)应付账款低估的风险较高,因此对大额应付账款执行函证程序。(3)对存货盘点结果进行测试,既要从存货盘点记录中选取项目追查至存货实物以验证盘点记录的完整性,又要从存货实物中选取项目追查至存货盘点记录,以验证盘点记录的准确性。(4)对于已经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大额应收账款不再执行函证程序。(5)执行会计分录测试以应对舞弊风险:a.向参与财务报告过程的人员询问与处理会计分录和其他调整相关的不恰当或异常的活动;b.测试报告期末做出的会计分录和其他调整。要求:针对上述事项(1)至(5),判断是否恰当,如果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1.甲注册会计师制订了对某公司存货的监盘计划,由助理人员实施监盘工作。部分情况如下,(1)注册会计师在制订存货监盘计划时,应与某公司沟通,确定检查的重点。(2)对外单位存放于某公司的存货,注册会计师未要求纳入盘点的范围,助理人员也未实施其他审计程序(3)在检查存货盘点结果时,助理人员从存货实物中选取项目追查至存货盘点记录,目的是测试存货盘点记录的真实性。(4)虽然年度前后是销售旺季,但为进行盘点和监盘,注册会计师要求生产产品的生产线停产。(5)该公司的一-批重要存货已被保险公司质押,助理人员通过电话询问了其真实性。要求:请判断上述有关监盘计划和监盘工作有无不妥之处。若有,请予以更正。
面粉厂的小麦生产出不同种类的面粉和副产品,怎么核算成本
你好,企业在新增员工的时候,提示该员工相同身份证号码有两个姓名,后查明原因为员工改名的,已去税务办理好,但是企业个人所得税系统还是提示人员报送不成功,该怎么处理
税务让自查,我看了以前会计做账发现是,结转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多结转了,19万
不是的,申报结转朱主营业务成本多结转了
2022年的成本多结转了,利润为负数,税务查账怎么补?
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与现金流量表现金余额不一致
工会有独立法人资格证,只是当时是以内设机构开立的,也可以开主体单位名字,然后由工会做账吗?
3.收到C公司投入营业厅一间,协议作价400000元,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请问工会以内设机构开立的账户,账户名是公司全称➕工会委员会,但是网银手续费发票只能开主体单位的名字,这种可以吗?
梅兰竹菊电器公司因管理不善丢失一批原材料,该批材料实际成本100000元,增值税税额1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