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什么原因你计提的?比你支付出去的多。
老师,我这会看2019年的汇算清缴,职工薪酬账载金额374737.78元,税收金额367021.95元,调增金额7715.83元,老师这个调增金额是怎么算出来的?
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比如我21年工资计提了10200元,多计提了200元,22年发现后做分录,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2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0,做21年汇算时,打个比方10000元全部发放,是不是账载金额10200元,实际发生额10000元,税收金额10000元,结果是调增200元。到做22年汇算清缴时,这多计提的200元调减?
老师,我汇算清缴时职工薪酬20年账载金额为80180元税收金额为65700元调增了14480元,21年账载693445.72元税收金额707925.72元调减了14480元,我这个填法会不会对呢?税务叫我作出职工薪酬调整金额14480元作出说明,我这个要往哪方面去说明呢
老师,我汇算清缴申报A105050表,填写职工福利费支出这一项有困惑,举个例子说一下: 2022年职工福利费(其中含给退休职工发的取暖费2元) 账上金额:10元,实际发生额10元。 2022年职工工资总额100元 填写方法一: 账载金额(第3行):10元 实际发生额:10元 税收金额:10-2=8元 纳税调增2元 填写方法二: 账载金额(第3行):8元 实际发生额:8元 税收金额:8元 纳税调整金额0元 账载金额(第12行)其他栏:2元 实际发生额:2元 税收金额0 纳税调增金额:2元 问:两种填写方法结果一样,我一直用第一种方法,老师哪种方法更合理呢?
老师,我汇算清缴申报A105050表,填写职工福利费支出这一项有困惑,举个例子说一下: 2022年职工福利费(其中含给退休职工发的取暖费2元) 账上金额:10元,实际发生额10元。 2022年职工工资总额60元 填写方法一 账载金额(第3行):10元 实际发生额:10元 税收金额:10-2=8元 纳税调增2元 填写方法二: 账载金额(第3行):8元 实际发生额:8元 税收金额:8元 纳税调整金额0元 账载金额(第12行)其他栏:2元 实际发生额:2元 税收金额0 纳税调增金额:2元 问:两种填写方法结果一样,我一直用第一种方法,老师哪种方法更合理呢?
权责发生制转换为收付实现制对应的会计等式。 实际收入=收入+应收账款贷方数-应收账款借方数+预收账款贷方数-预收账款借方数 应收票据科目该如何处理?其他应收是否也按照应收账款处理? 实际支出=费用+应付账款借方数-贷方数−预付账款借方数-预付账款贷方数-累计折旧和待摊费用 应交税金如何处理?其他应付同应付账款的处理方式? 最终上述实际收入-实际支出=货币增加额? 该公式是否成立?该如何调整?
老师:请问负债过大, 1、可以处理的方案有哪些啊? 2、转资本需要哪些手续? 3、转资本有哪些损失吗?
注册资金100万,5年内实缴100万是指法人5年一共存进账户100万还是一次行存进账户100万 别人转进账户的钱可以算在内吗
厂家开具负数发票给我们,我们就做进项税额转出,冲减成本,厂家就冲减收入,冲减销项税,是这样处理吗?
代买购置税和保险。可以代买的吧?就是别人从我们这里买车,我们把这个车辆购置税收了,买了 然后发票是对方名字的。账务处理咋做的 是这样做吗? 我已经借银行存款89800 贷应收账款89800 开票,借应收账款 74500,15300代付保险和上牌的。收款89800,开票74500,其中15300是保险跟车辆购置税代付的。 分录。开票时借应收账款 74500主营业务 销项税额 收到款项,借银行存款89800 应收账款74500 其他应付款 车辆购置税 和保险15300 代付车辆购置税跟保险。借其他应付款车购税和保险 贷银行存款
2024年7月以后新开的账户3年缓冲➕5年内实缴是什么意思?实缴是注册资金100万就需要往账户存100万么
厂家返利给我们,我们是冲减成本,对于厂家来说,这笔钱怎么做账?
老师,请问一下年终奖25万要交多少个税啊?咋算?平时每个月也有工资5千以内,有一个娃,有一套新房 房贷。
公司应该要收到一笔营业外收入50元,但银行自动扣了5块钱手续费,实际到账是45元。 做账是做借银行存款45元,贷营业外收入45元。 还是做借银行存款45元,借营业外支出5元,贷营业外收入50元。 还是借银行存款45元,借财务费用手续费5元,贷营业外收入50元。
公司收到一笔营业外收入50元,银行自动扣了5块钱手续费,实际到账45元。 做账是做借银行存款45元,贷营业外收入45元。 还是做借银行存款45元,借营业外支出5元,贷营业外收入50元。 还是借银行存款45元,借财务费用手续费5元,贷营业外收入50元。
看下你所属期选择的对吗?
工资每月不是都要计提,到时实发再冲回的
所属期选择是没错
你好,当月的工资当月计提,然后次月缴纳,这个次月缴纳,你应该是看缴纳的从二月份到次年一月份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