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Q

管理会计的简述题(共3题)1: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2: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税前净利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3:影响保本点的因素有哪些?

2022-06-21 20:12
答疑老师

齐红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财税讲师

免费咨询老师(3分钟内极速解答)
2022-06-21 23:03

您好!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1)变动成本法能够揭示利润和业务量之间的正常关系,有利于促使企业重视销售工作。 (2)变动成本法可以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便于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 (3)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收益资料,便于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 (4)采用变动成本法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 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1)变动成本法所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的要求。 (2)变动成本法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3)采用变动成本法对所得税有一定影响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2-06-21 23:04

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不一样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2-06-21 23:04

影响保本点的因素主要有固定成本,边际贡献,也就是单价和变动成本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咨询
相关问题讨论
您好!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1)变动成本法能够揭示利润和业务量之间的正常关系,有利于促使企业重视销售工作。 (2)变动成本法可以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便于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 (3)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收益资料,便于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 (4)采用变动成本法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 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1)变动成本法所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的要求。 (2)变动成本法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3)采用变动成本法对所得税有一定影响
2022-06-21
学员你好,第二问参考
2021-12-13
同学你好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化标准与尺度。   从财务评价的角度,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 (1)静态投资回收期   静态投资回收期(简称回收期),是指以投资项目经营净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投资所需要的全部时间。它有“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和“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两种形式。 (2)投资收益率   投资收益率又称投资利润率是指投资收益(税后)占投资成本的比率。 (3)净现值   净现值,是一项投资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与项目投资成本之间的差值。净现值法是评价投资方案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利用净现金效益量的总现值与净现金投资量算出净现值,然后根据净现值的大小来评价投资方案。净现值为正值,投资方案是可以接受的;净现值是负值,投资方案就是不可接受的。净现值越大,投资方案越好。净现值法是一种比较科学也比较简便的投资方案评价方法。 (4)净现值率   净现值率(NPVR)又称净现值比、净现值指数,它是净现值与投资现值之比,表示单位投资所得的净现值。净现值率小,单位投资的收益就低,净现值率大,单位投资的收益就高。 (5)获利指数   是指投资方案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与原始投资额现值的比值。现值指数法就是使用现值指数作为评价方案优劣的一种方法。现值指数大于1,方案可行,且现值指数越大方案越优。 (6)内部收益率   内部收益率法是用内部收益率来评价项目投资财务效益的方法。所谓内部收益率,就是资金流入现值总额与资金流出现值总额相等、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如果不使用电子计算机,内部收益率要用若干个折现率进行试算,直至找到净现值等于零或接近于零的那个折现率。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分类: 1、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分类,可分为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 2、按指标性质不同,可分为在一定范围内越大越好的正指标和越小越好的反指标两大类。只有静态投资回收期属于反指标。 3、按指标在决策中的重要性分类,可分为主要指标、次要指标和辅助指标。
2021-12-21
(1) 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制造费用分摊到每件产品上的部分。 第一年的单位生产成本 = 变动生产成本 %2B 固定制造费用分摊 = 40元/件 %2B 7200元/400件 = 40元/件 %2B 18元/件 = 58元/件 第二年的单位生产成本 = 变动生产成本 %2B 固定制造费用分摊 = 40元/件 %2B 7200元/600件 = 40元/件 %2B 12元/件 = 52元/件 (2)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这两年的息税前利润 完全成本法: 第一年: 销售收入 = 300件 × 100元/件 = 30,000元 销售成本 = 300件 × 58元/件 = 17,400元 销售及管理费用 = 300件 × 10元/件 %2B 3600元 = 6600元 息税前利润 = 30,000元 - 17,400元 - 6600元 = 6000元 第二年: 由于采用先进先出法,第二年销售的产品中,前280件的成本是第一年的生产成本(58元/件),剩余的是第二年的生产成本(52元/件)。但为简化计算,我们假设全部使用第一年的成本。 销售收入 = 280件 × 100元/件 = 28,000元 销售成本 = 280件 × 58元/件 = 16,240元 销售及管理费用 = 280件 × 10元/件 %2B 3600元 = 6400元 息税前利润 = 28,000元 - 16,240元 - 6400元 = 5360元 变动成本法: 第一年: 销售收入 = 30,000元 变动生产成本 = 300件 × 40元/件 = 12,000元 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 = 300件 × 10元/件 = 3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 = 7200元 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 = 3600元 息税前利润 = 30,000元 - 12,000元 - 3000元 - 7200元 - 3600元 = 4200元 第二年(同样假设全部使用第一年的固定制造费用分摊): 销售收入 = 28,000元 变动生产成本 = 280件 × 40元/件 = 11,200元 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 = 280件 × 10元/件 = 2800元 固定制造费用 = 7200元(上年未完全分摊部分) 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 = 3600元 息税前利润 = 28,000元 - 11,200元 - 2800元 - 7200元 - 3600元 = 3200元 (3) 两种计算方法下利润的差异大小及原因 差异大小: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通常高于变动成本法,因为固定制造费用被计入产品成本并在产品销售时逐步释放,而变动成本法则立即计入当期费用。 原因:变动成本法更直接地反映了产品生产过程中变动成本的影响,而完全成本法则将固定制造费用也分摊到每件产品上,这会导致在产品库存增加时,利润被高估(因为固定制造费用被储存在库存中),而在产品库存减少时,利润被低估。 (4)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利润的差额公式 差额 = (期末存货量 - 期初存货量) × 单位固定制造费用分摊 注意:这个公式仅用于说明两种成本法下利润差异的一般原因,并不直接用于计算具体的差额,因为实际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的影响等 未读 (5)完全成本法。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合规性要求: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财务报告标准(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或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要求使用完全成本法进行外部报告。这是因为完全成本法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更稳定的成本计算方式,有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2.税务考虑:税务法规通常基于完全成本法。使用变动成本法可能导致税务计算和报告上的复杂性,甚至可能产生不利的税务后果。 3.全面反映成本:完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这有助于全面反映生产一个产品所需的所有资源。变动成本法则只考虑随产量变化的成本,可能忽略了某些固定成本的影响。 4.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于外部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等),完全成本法提供的财务信息可能更具参考价值,因为它包含了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成本,而不仅仅是变动成本。 5.历史惯性:许多企业长期以来一直使用完全成本法,改变成本计算方法可能涉及到系统、流程和报告的重大调整,这不仅成本高昂,还可能带来实施和转换的风险。 综上所述,尽管变动成本法在内部管理和决策支持方面有其优势,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完全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往往会根据需要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以充分利用它们各自的优势。完全成本法用于外部报告和合规性目的,而变动成本法则更多地用于内部决策和成本控制。
2024-06-13
(1) 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制造费用分摊到每件产品上的部分。 第一年的单位生产成本 = 变动生产成本 %2B 固定制造费用分摊 = 40元/件 %2B 7200元/400件 = 40元/件 %2B 18元/件 = 58元/件 第二年的单位生产成本 = 变动生产成本 %2B 固定制造费用分摊 = 40元/件 %2B 7200元/600件 = 40元/件 %2B 12元/件 = 52元/件 (2)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这两年的息税前利润 完全成本法: 第一年: 销售收入 = 300件 × 100元/件 = 30,000元 销售成本 = 300件 × 58元/件 = 17,400元 销售及管理费用 = 300件 × 10元/件 %2B 3600元 = 6600元 息税前利润 = 30,000元 - 17,400元 - 6600元 = 6000元 第二年: 由于采用先进先出法,第二年销售的产品中,前280件的成本是第一年的生产成本(58元/件),剩余的是第二年的生产成本(52元/件)。但为简化计算,我们假设全部使用第一年的成本。 销售收入 = 280件 × 100元/件 = 28,000元 销售成本 = 280件 × 58元/件 = 16,240元 销售及管理费用 = 280件 × 10元/件 %2B 3600元 = 6400元 息税前利润 = 28,000元 - 16,240元 - 6400元 = 5360元 变动成本法: 第一年: 销售收入 = 30,000元 变动生产成本 = 300件 × 40元/件 = 12,000元 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 = 300件 × 10元/件 = 3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 = 7200元 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 = 3600元 息税前利润 = 30,000元 - 12,000元 - 3000元 - 7200元 - 3600元 = 4200元 第二年(同样假设全部使用第一年的固定制造费用分摊): 销售收入 = 28,000元 变动生产成本 = 280件 × 40元/件 = 11,200元 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 = 280件 × 10元/件 = 2800元 固定制造费用 = 7200元(上年未完全分摊部分) 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 = 3600元 息税前利润 = 28,000元 - 11,200元 - 2800元 - 7200元 - 3600元 = 3200元 (3) 两种计算方法下利润的差异大小及原因 差异大小: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通常高于变动成本法,因为固定制造费用被计入产品成本并在产品销售时逐步释放,而变动成本法则立即计入当期费用。 原因:变动成本法更直接地反映了产品生产过程中变动成本的影响,而完全成本法则将固定制造费用也分摊到每件产品上,这会导致在产品库存增加时,利润被高估(因为固定制造费用被储存在库存中),而在产品库存减少时,利润被低估。 (4)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利润的差额公式 差额 = (期末存货量 - 期初存货量) × 单位固定制造费用分摊 注意:这个公式仅用于说明两种成本法下利润差异的一般原因,并不直接用于计算具体的差额,因为实际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的影响等。
2024-06-13
相关问题
相关资讯

领取会员

亲爱的学员你好,微信扫码加老师领取会员账号,免费学习课程及提问!

微信扫码加老师开通会员

在线提问累计解决68456个问题

齐红老师 | 官方答疑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你好,我是来自快账的齐红老师,很高兴为你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您的问题已提交成功,老师正在解答~

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码,可方便地进行更多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该手机号码已注册,可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进行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会计问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