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好! 过会把答案发给你
老师,我的问题是以前的会计建账时卡片的累计折旧和账面上实际的累计折旧差额199345.4,这个按他的账本数据走的话,卡片的已计提期间她入的有问题,我若按账本走,更改卡片已折旧期间倒算数据四舍五入后与账面差额70多的差额,若账面与卡片账相符的话,账面累计折旧就要手工冲红199345.4的差额,账面与卡片的累计折旧数据才能相等,若是更改卡片已折旧期间和账面累计折旧想付就要更改累计折旧期间,这样一来卡片累计折旧和账面累计折旧倒算的70多差额没法算,因为累计折旧期间不可能出现小数点
老师,我的问题是以前的会计建账时卡片的累计折旧和账面上实际的累计折旧差额199345.4,这个按他的账本数据走的话,卡片的已计提期间她入的有问题,我若按账本走,更改卡片已折旧期间倒算数据四舍五入后与账面差额70多的差额,若账面与卡片账相符的话,账面累计折旧就要手工冲红199345.4的差额,账面与卡片的累计折旧数据才能相等,若是更改卡片已折旧期间和账面累计折旧想付就要更改累计折旧期间,这样一来卡片累计折旧和账面累计折旧倒算的70多差额没法算,因为累计折旧期间不可能出现小数点,卡片的期初来自第一个图,账面的期初来自第二个期初,这个问题咋解决合适
就是,老师要求根据图片的数据计算,所以想问一下根据图片的题目,会计分录,就按先进先出法的情况写就行
你好,老师,我们公司是一般纳税人和景区合作,每个月的营业收入我们打给景区的钱,景区扣掉分成打给公司。我们打给景区的不给开票,然后还要我们给他开13个点的发票是不是不合理,我们只能开6个点的,想问下从哪个角度协商双方都能承担较少的税负?
期初库存商品已经进入系统,怎么平账?具体怎么操作?
老师,公司给个人代扣代缴的劳务费,个人把发票开给公司,因为有好几千人,可以不打印发票,凭证里边付劳务发票的明细可以吗
老师382 题答案说是因为不能发放现金股利所以是错的,但书上写资本公积不能用来弥补亏损,所以那个是正确是
股东从原公司退股,原来投资十万元,退回来8万元股本金,需要缴纳什么费用或者税费吗?
老师您好 有个残疾人企业生产假肢 去年开了挺多的 然后 收入全免 我们应该在年度报表里哪个行里填写??
老师好个体工商户在电子税务局登记的开户银行可以是法人个人的银行卡是吗
老师,你好,公司是一般纳税人和景区签订了合作,每个月的营业收入打给景区,景区扣掉分成打给公司,要求景区开票,景区不开票怎么说服?账务怎么处理,公司账务税务负担小些?
老师,发现24年12月的财报数据错了,上传电子税务局财报的营业收入是64487.13,净利润-4799.1,这个数据是错的,更正过后正确的营业收入是58000,净利润是-10000多,小规模免税,营业税和季度所得税也是不用交的,改完也是都不要缴税,可以直接把12月的账和电子税务局上的财报更改一下吗,有影响吗?会预警吗?当时做错的原因红冲发票分录入反了,导致营业收入增加利润增加
老师公司是农产品企业,要开1万元服务费发票,我们营业执照有技术服务,信息咨询服务,这样可以吗?如果如果不可以,增加营业范围应改增加什么
3日购入: 借:原材料-A 5300 贷:银行存款 5300 7日甲产品领用: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3030 (2500%2B50×10.6=3030) 贷:原材料-A 3030 10日购入: 借:原材料-A 6600 贷:银行存款 6600 15日已产品领用: 借:生产成本-已产品 7770 (450×10.6%2B250×12=7770) 贷:原材料-A 7770 16日购入: 借:原材料-A 9100 贷:银行存款 9100 19日甲产品领用: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300×12%2B400×13=8800) 贷:原材料-A 8800
老师,就是我想问一下就是,分别用后进先出发,最后进价法,加权平均法以及移动加权平均法的结果,以及这4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我写的就是先进先出法的计算过程和分录,你之前问的就是要先进先出法的。这里面后进先出法是不允许使用的,最后进价法教材也没有介绍,这两种方法是不用掌握的
是这样吗,但是老师要求我们一定要写出来,所以老师,能写一下吗,拜托了
我可以写没问题,我要先知道先进先出法你掌握了吗,其实理解了计算很简单,先进先出法就是先购入的先领用,后进先出法就是后购入的先使用,这个可以理解吗
可以理解先进先出,后进先出也略懂,最后进价不懂,移动加权平均和加权平均的话,有两种产品,不知道怎么写,也不知道写的对不对,所以还恳请老师写一下这4种计算方式的过程,就可以了
后进先出法: 3日购入: 借:原材料-A 5300 贷:银行存款 5300 7日甲产品领用: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3180 (300×10.6) 贷:原材料-A 3180 10日购入: 借:原材料-A 6600 贷:银行存款 6600 15日已产品领用: 借:生产成本-已产品 8190 (150×10.6%2B550×12=8190) 贷:原材料-A 8190 16日购入: 借:原材料-A 9100 贷:银行存款 9100 19日甲产品领用: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400×13=5200) 贷:原材料-A 5200
更正一下先进先出法中,最后19日领用400,我看成了700,正确应该是 19日甲产品领用: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300×12%2B100×13=4900) 贷:原材料-A 4900
加权平均法公式: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2500%2B5300%2B6600%2B9100)/(250%2B500%2B550%2B700) =11.75 每次领用的成本都用领用数量乘以11.75就可以了,分录跟之前一样
移动加权平均法就比较繁琐了,计算量较大,但是难度不大 3日购入后的加权平均成本=(2500%2B5300)/(250%2B500)=10.4 7日领用的成本=300×10.4=3120 10日购入后的加权平均成本=(2500%2B5300%2B6600-3120)/(250%2B500-300%2B550)=11.28 15日领用的成本=700×11.28=7896 16日购入后的加权平均成本=(2500%2B5300%2B6600%2B9100-3120-7896)/(250%2B500%2B550%2B700-300-700)=12.84 19日领用的成本=5136 分录跟前面都是一样的
谢谢老师,最后一个问题,最后一个,就是图片的第二小问,根据价格波动趋势的影响,推测不同计价方法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其实这个可以从上一题的计算中看出,题目中材料的价格是在不断上涨的,用后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成本偏高,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成本偏低
可以了,谢谢老师
不客气,祝你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