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涉及代销或委托销售。A公司发货后,应先确认收入和成本,然后根据B公司的销售情况再调整。 分录示例: 1. A公司发货时: - 借:发出商品 贷:库存商品 2. 收到B公司销售通知时(假设收到货款): -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同时调整成本: -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发出商品 这样处理,确保了销售收入与成本的配比,符合会计原则。具体操作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调整,包括是否需要考虑税项等因素。
老师,我公司是一般人,2019年借用A公司的资质签订了销售合同,由A公司账户进货,货放我们公司库房,我们自己送货给客户,2020年,2021年客户给我们结账,款打到我们账户上,我们给客户开了专票,结转成本时没有进销存软件,成本按售价的75%倒推暂估做的账。当年汇算清缴没调暂估。2022.2月上了进销存软件,领导让对出数量,并重新做账,到目前为止,我们跟B公司的进货价一直没有谈妥,我应该怎样做账。
我们公司采购原材料A,A本为就是一种成品,可直接销售,也可以用来加工生产成B,或是C再销售,现在要求是将A直接销售与A加工成B或是C分开核算成本,这个在账务上应该要怎么处理比较好,请老师仔细讲解一下
老师,我企业是生产制造业,是一般纳税人资质。有a客户和b客户两家。生产出来的饲料发给两家客户。生产辅料全部是a客户提供的, a客户的辅料没有出库到我们的仓库,直接由a客户那边以“委托加工物资”发到我们生产车间的。这种情况我怎么做账。 老师,麻烦您根据我的这个情况对a客户跟b客户的账务分开写分录,谢谢!
老师,我们两个公司,A公司生产B公司销售,现在有一批货A公司由A公司直接寄给客户,这批货A公司部分给B公司开票了,部分没开,AB两家公司各自怎么做账和结转成本呢?
老师,我们两个公司A公司生产B公司销售,由生产的A公司直接寄出给客户且没有开票部分应该怎么做账和结转成本,麻烦您讲解一下并写一下分录,谢谢
只要董孝彬老师回答,老师,我确认一下是在4月用负数红冲3月预估的分录,不是在4用冲掉其他应付款对吧
老师,之前的会计把不是登记在公司名下的车折旧了,现在已经折完了,现在是不是除了把这部分调增以外,在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了吗?还请老师指点一下
以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公司,出口退税申报时,汇率管理填写当月工作日汇率后,形成的申报明细表上的美元离岸价和电子口岸报关单的美元离岸价不一致,该如何处理?
老师外贸企业退税勾选以后,多久在配单环节有这些发票数据?退税勾选,用途确认后不需要再操作什么了吧?
2025年印花税还减半征收吗?
这个结转增值税不懂,为啥放借方,放贷方,麻烦老师详细讲解一下,看答案也没有看懂
食品电商公司,以前月份购进食品就付了款但发票未到做账借应付账款贷银行存款,这个月发票到做账借库存商品贷应付账款,这样做账可以吗 以前月份发票未到时没有暂估的 食品电商公司没有商品出入库表的
老师,请教一个问题, A公司给我们转了一大笔钱,我们是B公司。然后呢,这笔钱呢,他转的时候儿备注的是往来款。但是我他转进来之后呢,我们用用一段儿时间就给他退回去。然后退回去呢,就相当于跟借款差不多,但是我们就给他原路退回了。但是这个A公司呢,就不想让我们给他退回去,让我想让我们给给转给C,D,E。三个公司和个人或个人,然后呢,我那意思就是给他原路退。当时说的时候也是原路退,但是他们现在要求让我们转给他的他的其他的一个客户吧。就转给C,D,E, 然后呢,我那意思就是说能不能这样转,而且这里边儿还有个人的卡,能这样转,A公司说给我们写一个他们公司的一个协议跟这个个人的协议,同意把这笔款转到个人的这个账户上。他们同意,然后给我们出一个书面儿的协议。然后我再给他转这笔钱,能行吗?
老师,销售方是个人的姓名这种普票可以用吗
3月付费用款3万,3月账号有误退汇,,此笔业务3月不做账对吗?
那么B公司也就是销售公司那边应该怎么做账转成本呢?
B公司在销售完成后,应将代销商品的成本转为销售成本。具体分录如下: 1. 销售完成时: -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这里假设B公司已经收到了销售款。如果B公司尚未收到销售款,可以在确认收入时做预收账款的处理,之后再根据实际收款调整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账户。 以上流程确保了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的匹配,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如果有特殊税务规定或业务模式,请咨询专业人士。
老师将代销商品的成本转为销售成本,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我生产公司成本一块钱一个卖了100个成本就是100,但是生产公司给销售公司是卖的2块钱一个收入200,那么销售公司的成本就是200,是这个意思吗?
不是的。当产品通过B公司销售出去后,B公司应根据实际销售数量,按照采购成本(即A公司给B公司的单价成本)来计算自己的销售成本。以你的情况为例: - A公司生产成本是1元/个,卖给了B公司,总共100个,所以A公司对B公司的总成本是100元。 - B公司以2元/个的价格卖出这100个产品,总收入是200元。 - 当B公司将这100个产品全部销售完毕后,其销售成本应该是按照A公司的成本来计算,即100元。 因此,B公司的利润计算为总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即200元 - 100元 = 100元。这就是B公司的利润来源。请注意,这里的成本是基于A公司提供给B公司的成本价格,并非B公司自行设定的销售价格。
但是A公司卖给B公司也要赚钱啊,A的成本是一块一个,然后以两块一个卖给B公司,卖了100个,然后公司如果100个都卖了B的成本不是200吗?
您是对的,我的解释有误。让我更正一下: 当A公司以1元每个的成本生产商品并以2元每个的价格卖给B公司时,A公司的收入是200元(100个x 2元)。这部分收入应视为A公司的销售收入,而成本100元(100个x 1元)则是A公司的销售成本。因此,A公司的利润是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即200元 - 100元 = 100元。 接着,当B公司以2元每个的价格销售这些商品时,如果全部售出,B公司的销售成本仍然是基于从A公司购买的价格,即100元(100个x 1元),而不是售价。B公司的销售收入是200元(100个x 2元),减去销售成本100元,得到的利润也是100元。 这样理解是否更准确了呢?A公司和B公司分别通过销售收入减去各自的销售成本来计算各自的利润。
接着,当B公司以2元每个的价格销售这些商品时,如果全部售出,B公司的销售成本仍然是基于从A公司购买的价格,即100元(100个x 1元),而不是售价。B公司的销售收入是200元(100个x 2元),减去销售成本100元,得到的利润也是100元。
这段没懂,B公司不是两块钱一个买进的吗?为什么成本要按照A公司卖出成本来计算呢?
确实,我的解释可能有点混淆了。对于B公司来说,其成本确实是基于从A公司购入的价格计算的,而不是销售价格。所以,如果你的描述是正确的,即A公司以1元一个的价格卖给B公司,B公司以2元一个的价格卖出,那么B公司的成本是100元(100个x 1元),而不是200元。 B公司的利润计算方式是: - 销售收入:200元(100个x 2元) - 减去成本:100元(100个x 1元) - 利润:100元 所以,B公司的成本是基于它从A公司购买的价格计算的,而利润则是基于它销售商品的实际收入减去成本。希望这次解释更清晰了。
确实,我的解释有些混淆了。对于B公司来说,其成本确实是基于从A公司购入的价格计算的,而不是销售价格。所以,如果A公司以1元一个的价格卖给B公司,B公司以2元一个的价格卖出,那么B公司的成本是100元(100个x 1元),而不是200元。 B公司的利润计算方式是: - 销售收入:200元(100个x 2元) - 减去成本:100元(100个x 1元) - 利润:100元 所以,B公司的成本是基于它从A公司购买的价格计算的,而利润则是基于它销售商品的实际收入减去成本。希望这次解释更清晰了。
那么销售的B公司这边就不用做借贷库存这些了吗?B公司就只用开票(赢输账款)和收款流水的分录吗?
那么销售的B公司这边就不用做借贷库存这些了吗?B公司就只用开票(应收账款)和收款流水的分录吗?
B公司在销售商品时,确实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即使不涉及借贷库存的分录,也需要处理应收账款和收入的确认。以下是B公司销售商品时的会计分录示例: 1. 销售商品时: - 借记:应收账款(或预收账款,如果客户已预付部分款项) -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 2. 收到款项时: - 借记: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 - 贷记:应收账款(或预收账款) 这些分录反映了销售过程中的收入确认和现金流变动。请注意,这里的分录简化了实际情况,实际操作中可能还需要考虑增值税的处理、运费、折扣、退货政策等因素。如果涉及到复杂的交易结构或特定行业规则,建议咨询财务顾问或会计师以获得更精确的指导。
对于销售公司B来说,在销售商品时,确实不需要做借贷库存的分录。因为库存商品是从A公司购入的,这部分成本已经在A公司处理过了。在B公司层面,主要关注的是销售过程中的应收账款和收入确认。 当B公司销售商品时,通常会有以下分录: 1. 销售实现时(假设B公司已经收到销售款): - 借:应收账款(或者预收账款,如果之前已经预收一部分款项) - 贷:主营业务收入 - 同时调整成本(如果之前已经确认了销售成本): - 借:主营业务成本 - 贷:库存商品 这里的关键点在于确认收入的同时,要同步确认相应的成本,以保证利润的正确计算。具体的会计处理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适用的会计准则来进行调整。例如,如果B公司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那么在确认收入时就需要考虑成本的匹配。
1. 销售实现时(假设B公司已经收到销售款): - 借:应收账款(或者预收账款,如果之前已经预收一部分款项) - 贷:主营业务收入 - 同时调整成本(如果之前已经确认了销售成本): - 借:主营业务成本 - 贷:库存商品
没有做入库的话怎么转的成本呢?我们现在看的是B公司也就是销售公司的账目,A公司只能确认他们自己的成本呀
您的理解非常准确。在销售场景中,B公司作为销售方,确实在销售实现时确认收入并调整成本,但成本的确认是基于从A公司(生产方)购入商品的成本。B公司无需单独进行入库处理,因为这部分成本已经在A公司的账目中确认过了。 当B公司销售商品时,如果已经收到销售款,则会计分录如下: 1. 销售实现时(假设B公司已经收到销售款): - 借:应收账款(或预收账款) - 贷:主营业务收入 2. 同时调整成本(假设B公司之前已经确认了从A公司的购入成本): - 借:主营业务成本 - 贷:库存商品 请注意,这里的“库存商品”指的是B公司持有的存货,它代表了B公司从A公司购入的商品。B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在销售商品时将这部分成本从存货科目转移到了主营业务成本科目,从而反映了销售活动对利润的影响。 整个流程中,A公司作为生产方,会单独记录其生产和销售成本,而B公司作为销售方,主要关注的是销售过程中的收入确认和成本调整。两者之间通过销售合同和结算单据进行业务往来,确保了成本和收入的正确对应。
如果B公司已经从A公司购入商品并在库存中进行了记录,那么在B公司销售这些商品时,实际上是在调整已有的库存成本至主营业务成本。B公司并不需要额外的入库处理,因为商品的购入成本已经在A公司的账目中确认。 B公司在销售商品时的会计处理主要是确认收入和调整成本,分录如下: 1. 销售实现时(假设B公司已经收到销售款): - 借:应收账款(或预收账款) - 贷:主营业务收入 2. 同时调整成本(假设B公司之前已经确认了从A公司的购入成本): - 借:主营业务成本 - 贷:库存商品 这里的关键点在于,B公司通过销售实现和成本调整,反映了商品销售对利润的影响。在整个过程中,A公司作为生产方,负责确认其生产和销售成本,而B公司作为销售方,主要关注的是销售过程中的收入确认和成本调整。两者之间通过销售合同和结算单据进行业务往来,确保了成本和收入的正确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