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Q

老师,你好,需要请教你一个问题 我司库存是按照加权平均法来核算成本,现在我发现6月份加权平均成本比实际进货成本要低一些,变动率达到了38%,这种一般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这种属于正常现象吗,如果不正常,需要如何规避?

2024-08-05 16:48
答疑老师

齐红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财税讲师

免费咨询老师(3分钟内极速解答)
2024-08-05 16:56

一、加权平均成本比实际进货成本低且变动率较大的原因分析 1.进货价格波动:如果在前期进货成本较高,而后期进货成本大幅下降,且低价进货量占比较大,会拉低加权平均成本。例如,前期以 100 元/件的价格购进 100 件货物,总成本 10000 元。后期以 60 元/件的价格购进 200 件货物,总成本 12000 元。则加权平均成本为 (10000 %2B 12000)÷(100 %2B 200)= 73.33 元/件,相比前期 100 元/件有较大幅度下降。特别是在市场价格不稳定、原材料价格受供需关系或外部经济环境影响频繁波动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2.库存商品销售结构变化:如果高成本库存商品销售速度较慢,而低成本库存商品销售较多,会使剩余库存的加权平均成本降低。比如,企业同时存有不同批次成本的产品,高成本的产品因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销售较少,而低成本的产品畅销,随着销售进行,剩余库存的加权平均成本就会更偏向低成本的水平。 3.存货盘点误差或数据录入错误:存货盘点时出现漏盘、错盘,或者在成本数据录入系统时出现差错,都可能导致成本计算不准确。例如,在记录进货成本时,将某批次货物的成本数据误记为较低的价格,或者在盘点库存数量时出现遗漏,都会影响加权平均成本的准确性。 4.货物损耗或质量问题处理不当:对于因自然损耗、过期、质量问题等原因导致的存货减值或损失,如果未正确核算和调整,也会影响成本计算。比如,部分存货因存储不当发生变质,在计算成本时未对这部分损失进行合理扣除,使得加权平均成本偏低。 二、是否属于正常现象的判断 1.结合行业和企业特点判断:在一些行业中,由于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产品更新换代快等原因,进货成本波动较大是常见现象。如果企业所处的行业属于此类,一定程度的成本变动可能是正常的。例如,电子科技产品行业,由于技术更新迅速、原材料价格变化快,产品成本波动较为常见。但如果是一些价格相对稳定的传统行业,如食品加工行业(原材料价格相对稳定),如此大的成本变动就可能不太正常。 2.考虑企业自身经营稳定性:如果企业以往进货成本较为稳定,突然出现较大幅度的成本变动,且没有合理的解释,如市场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进货渠道未调整等,那么这种变动可能不太正常。例如,企业长期从固定供应商采购原材料,且原材料市场价格未发生明显波动,但加权平均成本却出现大幅下降,就需要进一步查找原因。 三、规避加权平均成本异常波动的措施 1.加强成本监控和分析:定期(如每月或每季度)对进货成本、库存成本进行分析,对比不同时期的成本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波动。建立成本分析报告制度,对成本变动超过一定幅度(如设定 10%、20%等预警线)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例如,每月末对本月进货成本和库存加权平均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成本变动的原因,如价格变化、采购量变化等。 2.优化库存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和成本变化趋势,合理控制库存水平和进货节奏。对于价格波动较大的原材料或商品,可以采用适量库存与适时补货相结合的策略,避免因大量囤积高成本库存而导致成本波动风险。比如,通过建立库存预警系统,当库存水平达到上限或下限时,及时调整采购计划。同时,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更有利的采购价格和供货条件。 3.提高存货盘点和数据管理准确性:完善存货盘点制度和流程,采用科学的盘点方法,如定期全盘、循环盘点等,减少盘点误差。加强成本数据的录入和审核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存货成本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跟踪。例如,使用专业的库存管理软件,对存货的入库、出库、成本核算等环节进行自动化管理和数据校验,降低人为错误的发生概率。 4.完善成本核算方法和制度:定期评估加权平均法是否适用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如有必要,可以结合其他成本核算方法(如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等)进行综合分析。

头像
快账用户4635 追问 2024-08-06 14:11

好的,谢谢老师,不好意思,现在才看到你的信息。不过老师这点可以帮我举例一下吗,不是很明白 (2.库存商品销售结构变化:如果高成本库存商品销售速度较慢,而低成本库存商品销售较多,会使剩余库存的加权平均成本降低。比如,企业同时存有不同批次成本的产品,高成本的产品因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销售较少,而低成本的产品畅销,随着销售进行,剩余库存的加权平均成本就会更偏向低成本的水平。)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4-08-06 14:18

例子 假设一家电子产品企业生产和销售某型号的手机,有以下不同批次的库存商品: 第一批手机:采购成本为每台 1000 元,数量为 1000 台。 第二批手机:由于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采购成本为每台 800 元,数量为 1500 台。 第三批手机:因市场竞争加剧,供应商给予一定折扣,采购成本为每台 700 元,数量为 1200 台。 在某一销售期间内: 高成本的第一批手机(每台 1000 元)只销售了 200 台。 低成本的第三批手机(每台 700 元)销售了 1000 台。 第二批手机(每台 800 元)销售了 300 台。 计算加权平均成本变化 1.初始加权平均成本:总成本 = (1000×1000) %2B (800×1500) %2B (700×1200) = 1000000 %2B 1200000 %2B 840000 = 3040000 元。总数量 = 1000 %2B 1500 %2B 1200 = 3700 台。初始加权平均成本 = 3040000÷3700 ≈ 821.62 元/台。 2.销售后剩余库存商品的情况:第一批剩余数量 = 1000 - 200 = 800 台,成本为每台 1000 元。第二批剩余数量 = 1500 - 300 = 1200 台,成本为每台 800 元。第三批剩余数量 = 1200 - 1000 = 200 台,成本为每台 700 元。剩余库存总成本 = (800×1000) %2B (1200×800) %2B (200×700) = 800000 %2B 960000 %2B 140000 = 1900000 元。剩余库存总数量 = 800 %2B 1200 %2B 200 = 2200 台。销售后的加权平均成本 = 1900000÷2200 ≈ 863.64 元/台。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随着销售的进行,由于高成本的手机销售较少,低成本的手机销售较多,剩余库存的加权平均成本从约 821.62 元/台变为约 863.64 元/台,更偏向于低成本的水平(相比初始加权平均成本更接近低成本产品的成本)。

头像
快账用户4635 追问 2024-08-06 14:28

老师,你好。那最低的成本不是700元每台吗?(这句话没懂 更偏向于低成本的水平(相比初始加权平均成本更接近低成本产品的成本)。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4-08-06 14:35

同学你好 这个算加权平均的

头像
快账用户4635 追问 2024-08-06 14:37

老师,你方便给个电话吗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4-08-06 14:44

公司不允许私下联系学员不好意思

头像
快账用户4635 追问 2024-08-06 14:56

就是老师你好!我是对你那句话就是不太懂,那个你说销售后的加权平均成本,然后更接近于低成本的价格,这句话我没有懂。销售前的库存加权平均成本是821.62元,销售后的库存加权平均成本是863.24元,863.24与821.62相比,不是863.24更远离低成本700元吗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4-08-06 15:01

1.首先明确加权平均成本的概念:加权平均成本是用库存总成本除以库存总数量得到的平均成本值。它会随着库存商品的进出库数量和成本的变化而变化。 2.然后分析两个成本值与低成本 700 元的距离:销售前库存加权平均成本是 821.62 元,销售后变为 863.24 元。863.24 元相比 821.62 元更远离低成本 700 元的说法是正确的。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咨询
相关问题讨论
一、加权平均成本比实际进货成本低且变动率较大的原因分析 1.进货价格波动:如果在前期进货成本较高,而后期进货成本大幅下降,且低价进货量占比较大,会拉低加权平均成本。例如,前期以 100 元/件的价格购进 100 件货物,总成本 10000 元。后期以 60 元/件的价格购进 200 件货物,总成本 12000 元。则加权平均成本为 (10000 %2B 12000)÷(100 %2B 200)= 73.33 元/件,相比前期 100 元/件有较大幅度下降。特别是在市场价格不稳定、原材料价格受供需关系或外部经济环境影响频繁波动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2.库存商品销售结构变化:如果高成本库存商品销售速度较慢,而低成本库存商品销售较多,会使剩余库存的加权平均成本降低。比如,企业同时存有不同批次成本的产品,高成本的产品因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销售较少,而低成本的产品畅销,随着销售进行,剩余库存的加权平均成本就会更偏向低成本的水平。 3.存货盘点误差或数据录入错误:存货盘点时出现漏盘、错盘,或者在成本数据录入系统时出现差错,都可能导致成本计算不准确。例如,在记录进货成本时,将某批次货物的成本数据误记为较低的价格,或者在盘点库存数量时出现遗漏,都会影响加权平均成本的准确性。 4.货物损耗或质量问题处理不当:对于因自然损耗、过期、质量问题等原因导致的存货减值或损失,如果未正确核算和调整,也会影响成本计算。比如,部分存货因存储不当发生变质,在计算成本时未对这部分损失进行合理扣除,使得加权平均成本偏低。 二、是否属于正常现象的判断 1.结合行业和企业特点判断:在一些行业中,由于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产品更新换代快等原因,进货成本波动较大是常见现象。如果企业所处的行业属于此类,一定程度的成本变动可能是正常的。例如,电子科技产品行业,由于技术更新迅速、原材料价格变化快,产品成本波动较为常见。但如果是一些价格相对稳定的传统行业,如食品加工行业(原材料价格相对稳定),如此大的成本变动就可能不太正常。 2.考虑企业自身经营稳定性:如果企业以往进货成本较为稳定,突然出现较大幅度的成本变动,且没有合理的解释,如市场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进货渠道未调整等,那么这种变动可能不太正常。例如,企业长期从固定供应商采购原材料,且原材料市场价格未发生明显波动,但加权平均成本却出现大幅下降,就需要进一步查找原因。 三、规避加权平均成本异常波动的措施 1.加强成本监控和分析:定期(如每月或每季度)对进货成本、库存成本进行分析,对比不同时期的成本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波动。建立成本分析报告制度,对成本变动超过一定幅度(如设定 10%、20%等预警线)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例如,每月末对本月进货成本和库存加权平均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成本变动的原因,如价格变化、采购量变化等。 2.优化库存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和成本变化趋势,合理控制库存水平和进货节奏。对于价格波动较大的原材料或商品,可以采用适量库存与适时补货相结合的策略,避免因大量囤积高成本库存而导致成本波动风险。比如,通过建立库存预警系统,当库存水平达到上限或下限时,及时调整采购计划。同时,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更有利的采购价格和供货条件。 3.提高存货盘点和数据管理准确性:完善存货盘点制度和流程,采用科学的盘点方法,如定期全盘、循环盘点等,减少盘点误差。加强成本数据的录入和审核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存货成本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跟踪。例如,使用专业的库存管理软件,对存货的入库、出库、成本核算等环节进行自动化管理和数据校验,降低人为错误的发生概率。 4.完善成本核算方法和制度:定期评估加权平均法是否适用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如有必要,可以结合其他成本核算方法(如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等)进行综合分析。
2024-08-05
确定损耗率 根据历史数据确定 B 材料生产 A 产品的合理损耗率。比如算出平均损耗率后,生产一个 A 产品,按损耗率算出预计应领用量。 区分损耗 正常损耗计入产品成本,异常损耗要分析原因。 跨月成本核算 月末对在产品按合理损耗率核算成本。产品完工入库时,根据实际完工量和损耗率确定计入成本的材料量,分析超出部分是正常还是异常损耗来处理成本。 ERP 系统处理 利用 ERP 实时监控,退回预补物料及时记录调整,定期核对系统数据和实际生产情况,分析差异原因。
2024-11-13
不给分公司开发票吗
2023-06-30
这种方式 是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处理,按相关的商品比例结转销售成本。所有的企业只要有销售都 需要结转成本的。 你首先,是要了解你企业的经济流程,然后你的问题不是死盯着那几个科目,你要考虑你账务的完善性,是否包含了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然后还要考虑利润和税收金额 是否合理。
2020-11-14
同学你好 上面的开始说的对,分包方给了发票就入成本,有的时候这个月不用交税,进项多,就留底,等到那个月收入超过了,就缴纳 你们是什么准则就用什么科目,不用改 实操有建筑行业的,也有课程
2020-10-09
相关问题
相关资讯

领取会员

亲爱的学员你好,微信扫码加老师领取会员账号,免费学习课程及提问!

微信扫码加老师开通会员

在线提问累计解决68456个问题

齐红老师 | 官方答疑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你好,我是来自快账的齐红老师,很高兴为你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您的问题已提交成功,老师正在解答~

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码,可方便地进行更多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该手机号码已注册,可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进行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会计问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