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这个的话,是属于被收购公司的,这个的
老师帮我看看这几个题我在做题软件上做错了。 单选: 1.企业的下列固定资产,按规定不应计提折旧的是( ) A经营性租入的设备 B融资租入的设备 C经营性租出的房屋 D未使用的设备 2.单选题: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 ) A货币性资产 B非货币性资产 C货币性流动资 D货币性非流动资产 3.[单选题] 以下所列出的资产项目,不能纳入无形资产准则进行核算的项目是 A专利权 B商标权 C商誉 D专有技术 4.单选: 企业无形资产计量采用的方法主要是 A历史成本法 B公允价值法 C重置成本法 D现值法 5.单选题: 当某项无形资产已丧失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时,应将其账面价值( ) A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B全部计提减值准备 C加速进行摊销 D转入长期待摊费用 6.单选: 对出租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时,其摊销的价值应计入( ) A管理费用 B其他业务成本 C营业外支出 D销售费用
1、经济法调整的是整个社会的经济关系。()2、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偿还贡任,但债权人在5年内没有行使其债权的,不再清偿。)3、有限合伙企业中,第三人有理由相信有限合伙人为普通合伙人并与其交易的,该有限合伙人对该笔交易承担无限连带责任。4、个人独资企业清算结束后,投资人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清算人应编制清算报告,并于30日内到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5、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分公司具有法人资格。()6、合同一经成立,即具法律效力,()7、合同的标的,数量、质量是合同的必备条款,()8、注册商标有效期为10年,从商标核准之日起计算,并且可续展,()9、抽查是国家对产品质量进行监餐检查的主要方式,10、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只能向生产者要求陪ấ,不得向销售者要求陪偿。
资料一:2014年1月1日,购入一项非专利技术并立即用于生产A产品,成本为200万元,因无法合理预计其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核算。2014年12月31日,对该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后未发现减值。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在计税时,对该项无形资产按照10年的期限按直线法摊销,有关摊销额允许税前扣除。 老师,请问 这个对所得税的影响不是调增20吗,我的理解是摊销对利润影响是0,而税法角度对利润的影响是-20,会计向税法看齐,不是调增20吗
乙企业于20x7年1月1日取得的某项无形资产,取得成本为1500万其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2因未发生减值,其折旧:合计税法 -150 该项无形资产在20x7年12月31日的计税基础为1350万元(成本1500-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摊销额150)。 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150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1350万元之间的差额150万元。 的暂将计入未来期间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或者可以理解为因为该150万元已经在当期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税前扣除,从而减少了当期应交所得税,未来期间不会再予扣除,当企业 围内 于未来期间产生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入时即应交所得税。
2、甲公司2016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为0.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为30万元(系2015年末应收账款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甲公司2016年度有关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中」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的有: 资料一:2016年1月1日,购人一项非专利技术并立即用于生产A产品,成本为200万元,因无法合理预计其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核算.2016年12月31日,对该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后计提了15万元的减值.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在计税时,对该项无形资产按照8年的期限摊销,有关摊销额允许税前扣除
建筑企业所得税汇算,105050表的职工工资薪金填写的是管理人员工资还是所有发放工人工资都包括在内
以前年度的收入记错了,今年如何修改
支付河沙参与权售后款账务处理是计入无形资产吗?
老师,有个体户租赁合同嘛
记账凭证后面是附带银行回单和发票对吗?不用写报销单了吧?
我看打印出来的准考证上考试时间是3个小时,考试的时候,是不是我第一套试卷做完提交后,就可以直接进入第二套试卷答题了啊
老师好,假设24年汇算清缴补企业业税2000元,使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应做分录为: 计提,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应交税费-所得税费用 缴纳,借:应交税费-所得税费用 贷:银行存款 是这样的分录吧?就不影响25年的本年利润是不,但是又说小企业准则是未来使用法。如果未来使用法,我的理解就直接用,借:所得税费用,不用借:利润分配,我不太清楚,麻烦老师能说下吗
支付水土补偿费账务处理
老师您好,从小规模处取得3%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生产高税率的货物,可按票面金额和9%扣除率计算抵扣进项税额吗?
老师您好!有位员工试用期违反了公司规定,老板想解雇他,因为公司小,我又负责财务又负责人事,我想请教您解除需要开具离职证明吗?
有什么政策依据吗?
这个的话,是税法规定的呀,税法删这个整体转入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