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查报销单据:仔细核查工程师提供的所有报销单据,确保每张单据都有完整的采购记录、供应商信息、付款证明等。核实单据上的日期、物品、数量与价格是否与报修单和维修记录相符。对于大额或异常的报销单据,应重点审查,并与供应商直接联系,确认交易的真实性。 2.与供应商沟通:联系涉及的供应商,了解采购的具体情况,包括采购时间、数量、价格及付款方式等。询问供应商是否了解该工程师是以个人名义还是公司名义进行采购的,以及是否有其他未记录的交易。 3.核实工程师的经济状况:如果工程师声称是自己垫钱支付的材料款,那么需要核实他的个人经济状况,看他是否有能力垫付如此大额的款项。检查他的银行账户流水,看是否有大额的资金流出与采购相关。 4.审查报修单与维修记录:对比报修单与维修记录,看是否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对于未维修到的部位,要求工程师提供详细的解释和证明。如果发现大量未维修的记录,应进一步深入调查是否存在故意拖延维修或虚报维修的情况。 5.与工程师沟通:在掌握一定证据后,与工程师进行面对面沟通,了解他的解释和说法。询问他关于采购、报销及维修的具体情况,看他是否能够提供合理的解释和证明。 6.上报公司领导与相关部门:如果发现确实存在不当行为或违法行为,应立即上报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提供详细的调查报告和证据,以便公司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合理范围内的销售损耗可以税前扣除吗
老师好!请教一下才发现24年12月份把公司还款邓涌60万计入了:其他应付款-邓涌借方60万负债表上显示在预收账款其实是应计入其他应付款-法人邓涌借60万余额还是在其他应付款的贷方名字重复了导致记错了现在才发现怎样调整?
老师,外购的固定资产或者是外购的用于生产固定资产的工程物资的进项税是可以抵扣的
老师,请问我们是来料加工,不是来料加工委托加工企业,请问需要在5月15号之前做手册核销吗?这部分内容没看懂,急需解答,谢谢
用友软件,想调去年的账,怎么操作啊?具体步骤是啥?
老师您好我们是小规模纳税人,租房子开酒店,现在是筹建期购买的热水器26000元单个价格800元,我这个用什么科目,如何写分录。
辛苦图片这个老师说下谢谢
辛苦图片这个老师说下谢谢
麻烦图片这个老师说下谢谢
李三是xx化妆品店经营者,甲公司购买化妆品500元,发票为李三代开的,销售方是李三,甲公司然后把货款款付给xx化妆品店可以吗?还是付给李三?
微信扫码加老师开通会员
我们怀疑维修造假,但工程师解释:不是造假,是有点部位还没有维修到! 公司内部业务流程中,缺少零星维修的验收手续,维修是不是达标了工程师一个人说了算。 再追查,发现大量报修单未维修到位,但物料款已报销过了,关键是进货验收也只有他一个人签字。 总之:报修单、现场维修、进货单,三者都对不上。 让他解释,最后才说:他单独做了一个账户,报销的钱都在那里面,转给商户的钱也从那里面出,自己一分钱没多拿。 有些物料还没进货但票到了,有些报修检查后不需要修,也会有节余,他保证只要报销了最后都会维修到位。 在我们的坚持和疑问下,他最后也让我们查看了他的个人银行账户,账户明细里除了极个别个人的零星支出,确实都是对支出
反正,个人银行账户结余将近小十万,即:进货金额大于报修申请的工程量,报销费用大于实际进货量。 我们问他:“这些钱最后要怎么办?” 他说:“肯定交回公司,我一分钱也不会拿!再说领导也知道我报销的!” 我们询问项目总(因为是收尾工程,其他人都撤了,项目总也正兼职其他项目),项目总回道:“我知道有账户这回事儿,但不知道会有结余款!” 这事儿,最后怎么定性? 按贪污吗?人家最后账目也捋清了,虽然进货量大,但后续还需要继续维修,还会有新的报修单的,并不能算浪费。 有什么审计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1.验收手续缺失:没有明确的验收标准和程序,使得维修质量完全由工程师个人决定,这可能导致维修质量不达标,也增加了财务违规的风险。 2.单据不一致:报修单、现场维修、进货单三者对不上,这表明公司的维修管理和物资管理存在严重问题,可能存在虚假报修、虚假报销等情况。 3.个人账户管理公款:工程师使用个人账户处理公司资金,即使他表示自己并未挪用资金,但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了公司的财务管理规定,也可能导致资金被滥用或挪用。 4.项目总对账户结余不知情:这表明公司的管理层对零星维修的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控。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停止个人账户管理公款:要求工程师立即停止使用个人账户处理公司资金,并将账户内的所有资金转回公司账户。同时,对公司其他员工是否存在类似行为进行排查。 2.完善验收手续和流程:建立明确的验收标准和程序,确保维修质量得到保障。同时,加强对验收过程的监督和检查,防止验收过程中的违规行为。 3.核查维修单据和进货单:对所有的维修单据和进货单进行全面核查,查明是否存在虚假报修、虚假报销等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4.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建立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零星维修和物资管理的审计和监督。定期对公司的财务管理和业务流程进行审计,确保公司的运营合规。 5.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加强员工对合规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和职业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