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Q

你好,老师,是这样的,我公司收到一笔转款专项的政府补助,收的时候我做的是,借:银行存款 贷:政府补助收入,我现在要从专款专项里支出一笔,分录应该怎么做

2023-12-12 13:52
答疑老师

齐红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财税讲师

免费咨询老师(3分钟内极速解答)
2023-12-12 13:53

同学,你好 借:政府补助收入 贷:银行存款

头像
快账用户7860 追问 2023-12-12 13:54

比如说发工资呢,也这么做吗?不用计应付职工薪酬吗?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3-12-12 13:55

同学, 你好 是的,专项政府补助来支付

头像
快账用户7860 追问 2023-12-12 13:59

那我要想看今年一共发了多少工资,我咋看啊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3-12-12 14:00

同学,你好 看应付职工薪酬贷方

头像
快账用户7860 追问 2023-12-12 14:00

我从转款专项里走了,应付职工薪酬里还能有吗?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3-12-12 14:01

同学,你好 你走专项,那就没有了

头像
快账用户7860 追问 2023-12-12 14:02

你怎么说话反反复复的呢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3-12-12 14:05

同学,你好 没有反复,你是哪里有问题呢?? 你从专项里走,就不会入费用成本,相当于政府替你支付

头像
快账用户7860 追问 2023-12-12 14:07

政府替我支出的话,我发放工资的话分录怎么做呢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3-12-12 14:10

同学,你好 你如果用这个步骤的钱去支付的话,分录如下 借:政府补助收入 贷:银行存款 这个在账上不算你的工资,如果你想具体区分政府补助支付了什么内容,自己记录备忘录

头像
快账用户7860 追问 2023-12-12 14:12

这样的是不是一个办法: 借:政府补助 贷:应付职工 借:应付职工 贷:银行存款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3-12-12 14:12

同学,你好 不需要计入应付职工,如果你想计入也可以

头像
快账用户7860 追问 2023-12-12 14:13

我真是服了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3-12-12 14:17

同学,你好 如果你想计入应付职工,建议这么做  借:政府补助  借:管理费用工资 负数 借:管理费用-工资 贷:应付职工  借:应付职工  贷:银行存款

头像
快账用户7860 追问 2023-12-12 14:20

那你管理费用冲完不就是0了吗?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3-12-12 14:21

同学,你好 管理费用是0,应付职工 也冲为0了,但是你要做应付职工 ,那就这么做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咨询
相关问题讨论
同学,你好 借:政府补助收入 贷:银行存款
2023-12-12
同学你好 借限定性支出 贷银行存款
2021-05-08
您好,(1)在建工程转固的会计处理上,你的转固分录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是正确的。这一步是将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以正确反映学校的资产状况。 对于限定性净资产的调整,正确的分录应该是 “借:限定性净资产(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财政专项补助资金) 贷:非限定性净资产”。因为当政府补助资金形成固定资产后,固定资产后续的折旧等使用情况不再受到原来那种专项限制,所以要将限定性净资产转为非限定性净资产,而不是你写的 “限定性净资产(政府补助收入形成固定资产)” 这种不太准确的科目表述。 (2)固定资产折旧问题: 这部分资产需要计提折旧。因为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价值损耗,计提折旧可以合理地反映资产的使用成本和价值减少情况。 折旧的计提方法可以根据学校的会计政策选择,如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等。计提折旧的分录一般为 “借:业务活动成本(或管理费用等相关费用科目,具体取决于资产的用途) 贷:累计折旧”。这样可以将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合理地分摊到各个受益期间,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同时,折旧费用的核算也有助于准确反映学校的办学成本等财务信息。
2024-10-09
这两种会计处理方式在不同情况下都是可能存在的,具体取决于政府补助的性质和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 如果该政府补助属于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通常采用第一种会计处理方式。即收款时:借:银行存款 贷:专项应付款;支出时:借:专项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这种处理方式体现了专款专用,将收到的资金与支出直接对应冲销。 如果该政府补助属于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并且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可能采用第二种会计处理方式。收款时:借:银行存款 贷:专项应付款;支出时:借:研发费用 贷:银行存款 同时借:专项应付款 贷:其他收益。 例如,如果政府明确表示这 200 万是为了补偿企业未来进行研发活动的支出,且企业能够合理预计未来能够满足相关条件,那么可能更倾向于第二种处理方式。 但最终应采用哪种方式,还需要结合补助的具体条款、企业的会计政策以及相关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来综合判断。
2024-07-31
同学你好 借银行 贷专项应付款
2021-10-13
相关问题
相关资讯

领取会员

亲爱的学员你好,微信扫码加老师领取会员账号,免费学习课程及提问!

微信扫码加老师开通会员

在线提问累计解决68456个问题

齐红老师 | 官方答疑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你好,我是来自快账的齐红老师,很高兴为你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您的问题已提交成功,老师正在解答~

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码,可方便地进行更多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该手机号码已注册,可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进行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会计问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