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Q

老师您好,麻烦请问一下,企业所得税现有政策以及计算方法,谢谢!

2023-06-06 14:10
答疑老师

齐红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财税讲师

免费咨询老师(3分钟内极速解答)
2023-06-06 14:11

你好,现在300万以内是5%的税率,300万以上是25%。

头像
快账用户2348 追问 2023-06-06 14:12

老师,100万以内的是5还是2.5呢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3-06-06 14:13

你好,现在二三年没有100万以内的。之前的政策已经过了。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咨询
相关问题讨论
你好,现在300万以内是5%的税率,300万以上是25%。
2023-06-06
你好,学员2024年加计抵减政策还有哈,一般是旅游业
2024-01-31
同学,你稍等一会儿,我待会儿发给你。
2022-02-15
享受主体 小型微利企业  优惠内容 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1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享受条件 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且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 从业人数,包括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所称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指标,应按企业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确定。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 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 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以其实际经营期作为一个纳税年度确定上述相关指标。  政策依据 1.《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13号)第二条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型微利企业普惠性所得税减免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2019年第2号) 3.《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2021年第12号) 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落实支持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事项的公告》(2021年第8号)
2022-02-15
◆“新条例”删除了个人所得视同销售规定 征求意见稿中“个人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财产用于捐赠、偿债、赞助、投资等用途的,应当视同转让财产并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激起社会各界的争议,正式文件按大家的意见删除该内容。 2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专项扣除及专项附加扣除内容变动不大。因为是大家关心的,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1、 预缴时,只有工资薪金可以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只能在汇算清缴时扣除专项附加; 2、 明确一个月内连续取得同一项目的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收入的,合并为一次所得计算税款。财产租赁所得,以一个月内取得租金计算应纳所得税。需要注意的是一个月内取得的,可没说是取得几个月的哦。 3、 明确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也可以在汇算清缴时扣除专项附加扣除。 4、 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情形: 1)两处以上取得综合所得,且综合所得年收入减除专项扣除(社保支出)后超过6万元; 2)年度内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综合所得年收入减专项扣除后超过6万元; 3)预缴税额低于应纳税额的; 4)申请退税的; 也就是说,年收入减专项扣除余额大于6万元,且两处以上所得,或有工资薪金外其他所得的要办理汇缴;预缴与应缴不一致的,少缴的必须汇缴;多缴的申请退税才汇缴,不申请退税可以不汇缴。 5、个人所得税申报表中,专项扣除和专项附加扣是明确规定项目和额度的,一个纳税年度扣不完的,不得结转下年扣除; 其他扣除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可以在个税前扣除,但不属于专项扣除和专项附加扣除的项目的支出,如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 6、专项附加的信息由个人提交,扣缴义务人不可以随便变更; 7、纳税人可以委托扣缴义务人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办理汇算清缴。 3 ◆“新条例”取消了按月支付扣缴义务人手续费的规定。是不是为了堵个人退税导致扣缴义务多收手续费的漏洞呢? 4 ◆“新条例”规定“对股票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调高要求,体现了国家依法治国依法征税的要求,“征求意见稿”规定是“由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行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5 ◆“新条例”删除了“对年收入超过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数额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规定,实际情况只能核定的,还是可以核定的哦。 6 ◆非居民纳税人与征求意见稿相比,对非居民纳税人境外支付的境外所得免征个税的期限延长到六年。且“其来源于中国境外且由境外单位或者个人支付的所得”比“由中国境内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居民个人支付的部分”更准确清晰。 7 ◆境外所得抵免个人所得税的规定可以参考企业所得税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的规定来理解。 8 ◆“新条例”还删除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个人境外机构的亏损不能抵减境机构的盈利”。是否境外亏损可以境内所得弥补需要进一步确认。 在对经营所得的界定中,个人依法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取消了“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执照”的限制性规定,明显的体现了政府支持鼓励自主创业态度。 9 ◆“新条例”虽然删除了视同销售和纳税调整的规定,但因为个人所得税法中已规定的“纳税调整”事项是法定事项。文件对纳税调整补征利息计算时适用利率作了调整。 明确税务局纳税调整后补征税款的利息是以税款所属纳税申报期最后一日贷款款基准利率计算。比如补征2019年3月税款,计算利息的利率为4月15日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
2021-01-07
相关问题
相关资讯

领取会员

亲爱的学员你好,微信扫码加老师领取会员账号,免费学习课程及提问!

微信扫码加老师开通会员

在线提问累计解决68456个问题

齐红老师 | 官方答疑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你好,我是来自快账的齐红老师,很高兴为你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您的问题已提交成功,老师正在解答~

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码,可方便地进行更多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该手机号码已注册,可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进行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会计问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