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好 对的 生产型是这样的
请问老师,我们公司有出口业务,之前的会计计算免抵税额=出口额×退税率,免抵税额大于内销应交增值税的部分就会形成出口退税额,是这样理解免抵税额和免抵出口退税额的吗?还有出口的产品有销项税吗
请问老师,我公司出口征收率和退税率一样,关于内外销售出口业务的问题,退税是不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有当月有留抵额,留抵额小于应出口退税额的部分就做退税;第二种是没有留抵额,那应出口退税的部分就作为免抵额,抵内销应缴纳增值税额,来计算当月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这样理解对吗
我翻百度了的,发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减去当期实际应退税额。觉得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是等于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减去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但是这张图片显示出口递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等于免抵退税额与实际退税额相加,这个为什么,免抵退申报表上显示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等于955194.84,应退税额是423070.78,免抵税额是532124.06.希望老师帮分析一下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是免抵税,就是要依据期末留抵税额退税,比如增值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税额是20万,申请的出口退税金额是30万,那就只能退20万。外贸企业是免退税,就是按照申请的退税额退税申请多少退多少。——请问我这样理解对吗?
老师你好,请问一下这个借方增值税怎么结转啊 借:有其他收款-出口退税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这个借方的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怎么结转呢
老师好,我看别人的账目,每个月其中第一分录取数,和增值税申报表里的外销金额*退税率并不相等,是我哪里没有考虑到吗?一般会有什么特殊情况?
同学你好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2B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 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 1、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根据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期末留抵税额”确定。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太绕了,看不出来为啥会不一样
同学你好 这个就是记住公式
不好意思,老师,您能否告知一下,第一分录影响因素,除了外销金额和退税率,还包括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可是该企业没有该相关原材料进口哎
同学你好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老师好, 因为该企业出口是全额退税的,另外购进原材料也没有不可抵扣部分
同学你好 对的 购进原材料和辅料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而应单独核算并 计入成本费用。
老师好,这部分外销部分对应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吗?可是企业并非分别核算,那按销售额比例转出?那在增值税申报时要做考虑吗?还是说在入账时直接在第一分录扣减?
同学你好 生产型出口的可以抵扣
那您说购进原材料和辅料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而应单独核算并 计入成本费用,这是指?
因为账上进项转出部分,就是常规的职工福利相关的,并没有外销对应的进项转出
生产型出口退税不是退的进项,你可以看冯慧老师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