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同学,你的问题是什么呢?
一、客户需求(客户基本方案)秦先生夫妇均年满60岁,其三个子女分别为秦一、秦二、和秦三。2020年度,秦一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万元,秦二的应纳税所得额为3万元,秦三的应纳税所得额为0,以上数额均未考虑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二、客户方案纳税金额计算如果三位子女因疏忽未申报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则2020年度,秦一应纳个人所得税:100000x10%-2520=7480(元);秦二应纳个人所得税=30000x3%=900(元)。秦三应纳个人所得税为0.三、纳税筹划方案纳税金额计算1、由秦二一人申报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2、由秦一和秦二各申报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要求:请列出计算过程,为秦先生一家做出筹划方案。
一、客户需求(客户基本方案)秦先生夫妇均年满60岁,其三个子女分别为秦一、秦二、和秦三。2020年度,秦一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万元,秦二的应纳税所得额为3万元,秦三的应纳税所得额为0,以上数额均未考虑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二、客户方案纳税金额计算如果三位子女因疏忽未申报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则2020年度,秦一应纳个人所得税:100000x10%-2520=7480(元);秦二应纳个人所得税=30000x3%=900(元)。秦三应纳个人所得税为0.三、纳税筹划方案纳税金额计算1、由秦二一人申报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2、由秦一和秦二各申报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要求:请列出计算过程,为秦先生一家做出筹划方案。
居民陈先生和李女士夫妻均年满60夕,他们的三个子女分别是陈日、陈月、陈明。2019年度,陈日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0元,陈月的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0元,陈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0元,假定上述应纳税所得额均末考虑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现有三个方案,方案一:由陈月一人申报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方案二:由陈日一人申报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方案三:由陈日和陈月二人各申报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
【练习2】上海的陈女士全年工资收入为40万元,劳务报酬所得2万元,稿酬所得3万元,特许权使用费所得4万元。有一个满4周岁一幼儿园的孩子,子女教育专项扣除由其丈夫扣除,陈女士的父母年满60周岁,她有一个弟弟各进行50%赡养老人专项扣除,还要赡养公婆。另外在上海租房,月租3万元,租金专项扣除由其承担,陈女士当年进行一级建筑师考试,并取得证书。要求:计算其当年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例】陈先生为A单位职工,2019年收入如下:1.任职单位每月应发工资及扣缴社保金额(元)如下:月份123456789101112工资100003000010000100001000018000100001000015000100001500032000社保2200220022002850285028502850285028502850285028501月份工资不包括发放的2018年度年终奖金30000元。2.其他综合所得:在不同单位分月取得劳务报酬3次,分别为3000元、6000元和30000元;稿酬2次,分别为4000元和8000元;取得转让著作权收入50000元。个人所得税均由陈先生承担。3.2019年2月初确认,除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扣除项目外,陈先生无其他附加扣除项目。2015年9月儿子开始读小学,女儿2019年7月满3周岁;陈先生及其配偶的父母亲2018年12月都已超过60岁,且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夫妻双方决定全部由陈先生扣除费用。
那没有取得发票的经济业务入账了,在企业所得税前,成本费用不能扣,这个怎么理解呢?这成本费跟企业所得税有什么关系呢?
老师,我们是建筑公司,从外包公司聘用了一些工人给我们公司施工,那么这些工人的工资是建筑公司申报和发放吗?他们的社保是建筑公司缴纳呢还是在外包公司上社保缴纳呢
在中级实物第八章《金融资产》那一节,科目:债权投资---利息调整,这个利息调整,调的是什么?
老师,理财产品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吗
老师,请问现在小规模纳税人最新的政策是什么啊,季报的话,附加税有什么优惠政策啊
老师看我这样开票对吗
个体工商户可以自己开票吗?如果顾客把款打到我个人账户,不进个体户,可以开票吗?
借的别人的短期借款,用短期借款与其他应付款有什么区别
你好,老师我想问一下,我公司基本就没有现金业务,一年也就微信能收到1000多元,其他都是银行支付,我可以不建立现金日记账嘛?
老师,为什么这题的增值税不算在成本里面
微信扫码加老师开通会员
由于不是独生子女,所以由陈日和陈月各申报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最好
这三种方案有详细的计算过程吗
方案一就是陈月每月最多可以税前扣除1000元。 方案二就是陈日每月最多可以税前扣除1000元。 方案三就是他们两可以同时最多税前扣除1000元
老师,有算式吗?
要算什么呢?没看到你发的问题呀
每一个方案的算式呀
方案一陈月应纳税所得额=30000-12000=18000 陈日应纳税所得额=10000 方案二陈月应纳税所得额=30000 陈日应纳税所得额=10000-12000=-2000 方案三陈月应纳税所得额=30000-12000=18000 陈日应纳税所得额=10000-1200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