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同学 第一笔分录金额较小,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即可。 但是每二笔分录实务中,必须当月有应纳税额可以抵扣,否则需要延后才能作账务处理。 发生技术维护费也是这样处理。 政策规定: 按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企业初次购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支付的费用以及缴纳的技术维护费允许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抵减的,按规定抵减的增值税应纳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科目(小规模纳税人应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等科目。 有问题再联系。
一、小规模纳税人购买防伪税控系统的会计分录 1、购买时: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等 2、按规定抵减的增值税应纳税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贷:管理费用 老师,下面按规定抵减,是指报税的时候,这个费用与应交税费相抵减的时候再做吗?还是跟着第一步直接做?
老师好,这个初次购入增值税税控专用设备的分录,借方的固定资产是登记价税合计金额,然后按规定抵减的增值税应纳税额 借方的减免税款是指 之前登记的拆开,把购买时候的税款登记在这个减免税款中对吗?比如说购买时候价款200,税款60。那第一笔分录就是借:固定资产 260 贷:银行存款260。第二笔: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 60 贷:管理费用60。是这样吗?那到发生技术维护费的也是同理吗,先合计金额,再把税款写到减免税款里?
6.鑫安公司2300元的应收账款确实无法收回,经批准作为坏账处理,应编制的会计分录是()A.借:资产减值损失2300贷:坏账准备2300B.借:营业外支出2300贷:应收账款2300C.借:管理费用2300贷:应收账款2300D.借:银行存款2300贷:营业外收入23007.鑫安公司销售生产余料一批,价值5200元,增值税税率13%,给予购买方200元的商业折扣,并提供“2/10,n/30”的现金折扣,问:如果购买方第8天付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00元的商业折扣不能作为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B.销售余料时,应贷记主营业务收入5200元C.鑫安公司新增650元的增值税销项税额D.购买方享受的现金折扣额,购买方的账务处理应贷记财务费用100元8.鑫安公司2019年7月1日取得面值10000元,6个月到期的不带息票据,10月1日该公司持票据向银行贴现,贴现率为9%,则该公司可得贴现净额为()元。A.9775B.2700C.3200.5D.977.5
老师,咨询您一下,我们新成立的公司叫a吧,5月份成立的,5月24号收到一笔8万的打款,是a的100%控股的b打款的,不计入实收资本,双方签了研发服务合同,说是b的研发服务 让a公司的四个研发人员给干活。 问题: 一,5.31号我月末计提工资,五险一金和个税时都计入管理费用开办费了,5月成立公司算筹办期吗?计入管理费用-开办费合适吗? 二,当时股东b给我们a公司打款时,不计入实收资本,后来就签了服务合同,我们作为主营业务收入了那80000, 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增值税, a公司收款8万的会计分录,我这样做对吗? 或者收款八万还是计入研发支出呢?会计分录用哪个正确呢?? 收款的时候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后期研发成功后才确认收入 借: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购买增值税税控专用设备的 庒欣老师讲的是这个分录,然后固定资产还要折旧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税费减免) 贷:管理费用 但是书上我记得写的是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税费减免) 贷:管理费用 哪个对啊
老师,小规模增值税及附加税,是不是这样算的,月度开票金额含税价/(1+征收率)=不含税价,不含税价×征收率=税额,如果月度不含税价≥10w,三个附加税减半征收
老师,小规模增值税及附加税,是不是这样算的,月度开票金额含税价/(1+征收率)=不含税价,不含税价×征收率=税额,如果月度不含税价≥10w,三个附加税减半征收
老师,怎么才容易从银行贷款出来?企业
绿色答案的第三行,后面几个数字,问出售商品对损益的影响,为什么不是用售价800减去库存商品的成本593.5?而是用提过准备的800-550?明明后面分录贷的也是库存商品550呀?
老师做电商的自己开发的平台吗
去年商品入库时,商品成本价金额单价34元,填成销售单价48了,怎么更正呢?
有留抵100,当月无进项,销项20,怎么结转做账
请问,开具红字发票了,还算应税凭证数量吗?
请问应税凭证名称填写什么?
请教一下,平行结转分步法和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概念和区别,求详细的版本,非常感谢!
老师,这个分录给了一个例题,a把增值税计入管理费用是错的。但是这个题目也没有说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啊,如果是小规模,购入的不是一起计入管理费用吗。。。
是的,这道题是应计入固定资产,因为价值大。你刚才给我说的260,我以为是2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