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是的,是会自动减少的。
被老板骂死了,交税太多了。和四季度一起缴纳,如果我想全年就缴纳1.5万,那么第四季度我做亏损,那么符合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那一栏的应纳税额会自动减少对吗?
老师,我们是物业公司,属于小规模服务业,今年6-9月的物业费是现金收取的,并且忘记在10月征期内申报增值税,没有确认这部分收入。如果我第四季度征期申报增值税时同时把遗漏的应确认收入也一并申报那么第四季度就会超过45万,就会涉及缴纳增值税,实际我如果按期申报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都不会超过45万,我现在账务应该怎么调整才能避免不交税,还如实确认申报了呢?
老师好!我们一直都是按实际业务入账,到了第四季度老板说年终利润要做到15万,但是我之前没有暂估点费用入账,第三季度应纳税所得额是45万元,累计缴纳了11万多的企业所得税,现在要申报第四季,如果按利润15万元计算那就是会有退税了,但是这样会引起税务稽查的注意,有很大风险。而且现现在全年的累计销售额有498万了。担心会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因为是物业公司进项比较少,如果认定成一般纳税人税负就高得多了。该怎么办?
你好我想问一下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业务,我们是卖服装行业的一般纳税人企业,去年亏损¥45,000今年盈利5200,我在去年第四季度申报季度所得税的时候交了所得税几十元钱可是在这次申报年度所得税的时候有一张表需要填报以前年度弥补亏损表,我想,问的是那么今年产生的盈利额5200完全可以弥补吗这样的话第四季度交的所得税就要退回来是这样吗?如果退回的话对我们有利吗会不会有什么麻烦!谢谢
老师您好,我们是小企业会计准则。2021年总共多记了23万的管理成本(借:管理费用 贷:其他应付款),现在需要把这部分金额转出,并补缴相应的企业所得税。问题1:我2022年还没有结账,用未来适用法,是不是可以直接在2022年12月份把这部分金额一次性转出?具体分录应该怎么录呢?问题2:录完分录之后,还需要去系统里更正2021年的企业所得税报表和财务报表吗?2021年亏损7万,如果调整完这23万,应该是盈利16万,那么就需要补缴4000元的企业所得税。可是如果直接在2021年企业所得税报表把管理成本减少23万的话,2022年的数据也会有影响,这不就等同于我多调整了一次吗?但是如果不调整2021年的报表,2022年亏损30万,就算去掉这23万的成本,2022年依然还是亏损,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那需要补缴的4000元怎么体现呢?谢谢!
许昌市东城区门面房出租年租金8万,开票要交多少钱的税
权责发生制转换为收付实现制对应的会计等式。 实际收入=收入+应收账款贷方数-应收账款借方数+预收账款贷方数-预收账款借方数 应收票据科目该如何处理?其他应收是否也按照应收账款处理? 实际支出=费用+应付账款借方数-贷方数−预付账款借方数-预付账款贷方数-累计折旧和待摊费用 应交税金如何处理?其他应付同应付账款的处理方式? 最终上述实际收入-实际支出=货币增加额? 该公式是否成立?该如何调整?
老师:请问负债过大, 1、可以处理的方案有哪些啊? 2、转资本需要哪些手续? 3、转资本有哪些损失吗?
注册资金100万,5年内实缴100万是指法人5年一共存进账户100万还是一次行存进账户100万 别人转进账户的钱可以算在内吗
厂家开具负数发票给我们,我们就做进项税额转出,冲减成本,厂家就冲减收入,冲减销项税,是这样处理吗?
代买购置税和保险。可以代买的吧?就是别人从我们这里买车,我们把这个车辆购置税收了,买了 然后发票是对方名字的。账务处理咋做的 是这样做吗? 我已经借银行存款89800 贷应收账款89800 开票,借应收账款 74500,15300代付保险和上牌的。收款89800,开票74500,其中15300是保险跟车辆购置税代付的。 分录。开票时借应收账款 74500主营业务 销项税额 收到款项,借银行存款89800 应收账款74500 其他应付款 车辆购置税 和保险15300 代付车辆购置税跟保险。借其他应付款车购税和保险 贷银行存款
2024年7月以后新开的账户3年缓冲➕5年内实缴是什么意思?实缴是注册资金100万就需要往账户存100万么
厂家返利给我们,我们是冲减成本,对于厂家来说,这笔钱怎么做账?
老师,请问一下年终奖25万要交多少个税啊?咋算?平时每个月也有工资5千以内,有一个娃,有一套新房 房贷。
公司应该要收到一笔营业外收入50元,但银行自动扣了5块钱手续费,实际到账是45元。 做账是做借银行存款45元,贷营业外收入45元。 还是做借银行存款45元,借营业外支出5元,贷营业外收入50元。 还是借银行存款45元,借财务费用手续费5元,贷营业外收入50元。
老板等回信呢。老师您说的一定要是确定的啊!我就怕下季度做亏损了,那一栏的缓缴应纳税额还是3万不变,到时候实在是没法向老板交待啊
你好!这个每个省的系统不同,如果你 要确定的,只能向税务局咨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