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每股收益:用净利润 15000 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9000,即 15000÷9000≈1.67。稀释每股收益:先算增加普通股股数,拟行权股数 50×18 = 900万股,按公式得出增加股数为 300 万股;再用净利润 15000 除以(9000 %2B 300),即 15000÷9300≈1.61 。
问题:甲公司2016年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800万元,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除认股权证外)为2000万股,该普通股平均每股市价为6元,2016年1月1日,该公司对外发行300万股认股权证,行权日为2016年3月1日,每份认股权证可以在行权日以5.2元的价格认购本公司1股新发行的股份,则甲公司2016年稀释每股收益为( )元。 A.0.30 B.0.35 C.0.39 D.0.4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具有稀释性的股数=300-300×5.2/6=40(万股),稀释每股收益=800/(2000+40)=0.39(元)。 为什么算稀释每股收益时认购权证的40股不用加权平均,不是说2016年3月转股吗
甲公司2×18年1月1日起向其200名管理人员每人授予3万份股票期权,该股票期权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每份15元。根据协议约定,甲公司管理人员自授予日起每年年末可行使1万份股票期权(分期行权),甲公司2×18年和2×19年均未有人员离职,并预期将来也不存在管理人员离职现象。由于股价因素的影响,上述管理人员在2×18年及2×19年均暂未行使股票期权。 请问2020年应确认的管理费用是多少?
华东公司为上市公司,2017年1月1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15000万股。2017年,华东公司发生以下与权益性工具相关的交易或事项:4月1日,定向增发6000万股普通股作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对价,于当日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7月1日,根据股东大会决议,以2017年6月30日股份为基础分派股票股利,每10股送2股;10月1日,根据经批准的股权激励计划,授予高级管理人员3000万份股票期权,每份股票期权行权时可按5元的价格购买华东公司的1股普通股;华东公司2017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普通股平均市价为每股10元,2017年度净利润总额为12600万元,其中归属于华东公司普通股股东的部分为11700万元。华东公司2017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是()。 参考解析: 基本每股收益=11700/[(15000 + 6000 X 9/12) X 1.2]=0.50(元) 算每股收益不算授予的股票期权吗?
2 × 15年度,甲公司 实现净利润 500 万元,发行在外普通股( 不含 限制性股票)加权平均 数为 200万股,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每股 1元;甲公司估计三年中 离职的管理人员 合计为 80 人,当年年末有 30名管理人员离职。 假定甲公司 2× 15年度当期普通股 平均市场价格 为每股 35元。 【答案】 稀释每股收益 = 5 000 000÷ [2 000 000+( 59 991.78- 18× 59 991.78÷ 35) ] 这里稀释每股收益德时候,为什么不考虑现金股利
三某公司20×8年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7500万元,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程,也的实施平均数为125000万股年初已发行在外的潜在普通股有;(1)股份期权12000万份,每份股份期权拥有在授权日起五年内的可行权日以8元的行权价格购买1股本公司新发股票的权控制利(2)按面值发行的5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630000万元,债券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年利率降低为1.6%,转股价格为每股12.5元;(3)按面值发行的三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1100000万元,债券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年利率为1.%,转股价格为每股10元,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为12元,年度内没有期权被行权,也没有可转换公司债券被转换或赎回,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不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负债和权益成分的分拆。要求计算该公司的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的每股收益
酒店服务型行业,注册资本200万,资产实质3500万,借款3600万用于经营,欠货款200万,实质经营亏损,无法达到1年内还款,利息也未进行计提,面临高个税税务风险,该怎么处理呢?
老师,请问附图的分录对吗?
公司投资支出款手工记账怎么记
你好老师应付账款已经付完款了,发票已经5年了没有开,企业已经不存在了,账务如何处理?
你好老师应付账款已经付完款了,发票已经5年了没有开,企业已经不存在了,账务如何处理?
2024年度汇算清缴里调出的业务招待费8000多元,那么利润多了8000多元,请问老师:2024年度利润表中如何调整?
纯利润的情下200万交多少税,个体工商户
老婆是法人存在负面清单,更放老公做法人可以吗?
老师请问怎么区分劳务和服务
存在负面清单更放法人可以吗?
18万是分三年行权的老师,一年6万股
现在是第一年末,计算第一年末的稀释每股收益
就是这样计算的哦
第一年行权价格=10 小于15(具有稀释性),第一年股数增加=50*6-50*6*10/15=100 第二年行权价格=10+8*1/2=14小于15(具有稀释性),股数增加=50*6-50*6*14/15=20 第三年行权几个=10+8*2/3=15.33大于15 不具有稀释性
参考答案是这个,老师看一下,为什么跟你不一样
第一年行权价格 10 元小于市价 15 元,具有稀释性。因为期权持有者可行权以低价获股,会增加普通股股数。股数增加计算:拟行权股数\50×6 = 300万股,按公式可得增加股数为50×6 - 50×6×10÷15 = 100万股。第二年行权价格10 + 8×1/2 = 14元小于 15 元,具有稀释性。考虑了期权公允价值分摊,使行权价格低于市价,仍会促使持有者行权增加股数。股数增加计算:拟行权股数不变,增加股数为50×6 - 50×6×14÷15 = 20万股。第三年行权价格10 + 8×2/3≈15.33元大于 15 元,不具有稀释性。因行权价高于市价,持有者不会行权,不会增加普通股股数。
行权价格的计算为什么跟你之前说的不一样呢?这样答案算出来我也是知道稀释的,我主要不理解的是行权价格的计算为什么加了期权公允价值呢?
因为他不具有稀释性
老师,您到底有没有在看我问什么呢?我答案发给您写了股数增加,我当然知道股数增加会稀释每股收益啊,我问的是为什么行权价格那样计算?您别已读乱回啊
因为他考虑了期权公允价值分摊
这里为什么考虑期权公允价值的分摊呢?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是企业为获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如股票期权)的交易。根据会计准则,企业应当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以对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权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同时计入资本公积中的其他资本公积。 在本题中,期权的公允价值为8元,分三年行权,所以需要将期权的公允价值在三年的等待期内进行分摊,每年分摊的金额计入当期费用,从而影响净利润。这是为了准确反映企业因股份支付而承担的成本或费用,以及对净利润的影响,使得财务报表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