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料加工新实耗法的出口退税及账务处理如下: 出口退税实操:先合同备案,进口料件按规入账计税。出口确认收入并算离岸价,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额”,比较确定“当期应退税额”和“当期免抵税额”,手册完毕后核销。 账务处理:进口料件借“原材料—进料加工”等、贷“银行存款”等;出口借“应收账款”等、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销售收入”;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应纳税额按情况做相应借贷处理。
哪位老师讲一下最新出口退税实操账务处理。
位于市区的甲生产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的征税率为13%,退税率为9%。2019年7月购进原材料,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已通过认证)上注明增值税税额61.1万元;当月进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是150万元;本月内销货物取得含税销售收入226万元;本月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300万元;假设该企业采取实耗法核算当期进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计划分配率为75%,6月末无留抵税额; 答案:当月进料加工出口货物耗用的保税进口料件的金额=300×75%=225(万元) 为什么当月进料加工出口货物耗用的保税进口料件的金额=300×75%=225,而不是150*75%?
老师,食用菌的种植,初加工,深加工到销售一般纳税人,学习实操账务处理及税收优惠这块是学习农业还是制造业的实操课?
你好!老师。出口企业2023年。进料加工计划分配率小于实际分配率。这个月海关手册核销才发现。请问影响当年2023年退税?要怎样处理?
出口商品退货,以进口的方式退货,产生了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以及退货的账务处理怎么操作?
老师建筑劳务公司一般纳税人是否选择简易计税是不是还得看甲方要求啊,比如甲方要求让开9个点的专票,我们就只能选择一般计税,不能选择简易计税差额开票了吧建筑一般纳税人劳务公司简易计税税率是3个点吗
劳务报酬一个讲课费,税务局代开发票,他开发票的金额是税后的金额,总金额是4700多,那么我申报个人所得税的时候在填写他劳务报酬收入的时候应该怎么填呢?
一个中型企业,一般财务部有哪个岗位设置
房产公司欠我公司160万,两家商议以房抵帐。协议房子先不过户,等卖出后,收到款项,直接为第三方办理过户手续。现在由于房地产不景气,房子只能卖到80万。我公司协助第三方办手续时,网签合同规定必须不低于100万。商量对方公司原来合同变更和网签合同100万一样。对方公司不同意,说已经按160万做账交税。请问房产公司交税是按什么交?他家会计说得对吗?我这种情况怎么账务处理
老师,暂估了一百多万没发票企业所得税已交,要是后面注销,这个会不会有影响
老师,我徐州公司给河南公司开了40万建筑服务劳务发票,我是小规模纳税人需要预交税吗?
公司的注册资本金是20万元,是2024年10月份成立的,就是在新公司法成立之后成立额,今年三月份公司法人个人账户向公司对公账户打了两万元作为注册资本金,请问需要做公示吗?在哪公示怎么操作
老师:公司去年出售旧车,不小心把累计折旧借方金额25365.60写成55365.6了,已跨年了我现在该怎么调账?
老师,2014年的固定资产汽车未入账,这个月入账的话,下个月是按月计提折旧呢还是一次性折旧
老师,您好,进口三文鱼税率多少,有什么税收优惠政策
怎么计算
计算出口退税额吗?
各种啊,实操
你得说你问的要计算什么我才好回答哦
不是有好几个都要计算吗?我百度了但不大理解啊
比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额,出口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计算公式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 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 出口货物退税率 这里的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 采用 “实耗法”: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 = 出口货物离岸价 × 外汇人民币折合率 × 计划分配率 采用 “购进法”: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 = 当期实际购进的进料加工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 原理 由于企业购进的免税原材料生产的出口货物,其进项税额原本就未参与抵扣,在计算免抵退税额时,需要将这部分对应的税额扣除,避免多算应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 计算公式 免抵退税额 = 出口货物离岸价 × 外汇人民币折合率 × 出口货物退税率 -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原理 它是按照出口货物的离岸价和规定的退税率计算出的理论上的退税限额。也就是在不考虑企业内销货物应纳税额等因素的情况下,企业出口货物可以退还的最大税额。 出口退税额 计算步骤及公式 首先计算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 当期应纳税额(若为负数)的绝对值。当期应纳税额 = 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当期全部进项税额 -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 上期留抵税额 ,其中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 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 × 外汇人民币折合率 ×(出口货物征税率 - 出口货物退税率) -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 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出口货物征税率 - 出口货物退税率) 。 然后比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和免抵退税额: 若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 =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 = 免抵退税额 - 当期应退税额 。 若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 = 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 = 0 ,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的税额 =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 当期应退税额 。 原理 出口退税额是在综合考虑企业内销应纳税额、出口货物的退税率以及免抵退税额等因素后,实际可以退还给企业的税额。它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留抵税额和理论退税限额(免抵退税额)相比较来确定的 。
你这个是购进法,早过时了,我问的是新实耗法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计算公式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 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 出口货物退税率 这里的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 采用 “实耗法”: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 = 出口货物离岸价 × 外汇人民币折合率 × 计划分配率 采用 “购进法”: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 = 当期实际购进的进料加工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 原理 由于企业购进的免税原材料生产的出口货物,其进项税额原本就未参与抵扣,在计算免抵退税额时,需要将这部分对应的税额扣除,避免多算应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 计算公式 免抵退税额 = 出口货物离岸价 × 外汇人民币折合率 × 出口货物退税率 -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原理 它是按照出口货物的离岸价和规定的退税率计算出的理论上的退税限额。也就是在不考虑企业内销货物应纳税额等因素的情况下,企业出口货物可以退还的最大税额。 出口退税额 计算步骤及公式 首先计算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 当期应纳税额(若为负数)的绝对值。当期应纳税额 = 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当期全部进项税额 -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 上期留抵税额 ,其中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 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 × 外汇人民币折合率 ×(出口货物征税率 - 出口货物退税率) -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 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出口货物征税率 - 出口货物退税率) 。 然后比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和免抵退税额: 若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 =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 = 免抵退税额 - 当期应退税额 。 若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 = 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 = 0 ,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的税额 =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 当期应退税额 。 原理 出口退税额是在综合考虑企业内销应纳税额、出口货物的退税率以及免抵退税额等因素后,实际可以退还给企业的税额。它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留抵税额和理论退税限额(免抵退税额)相比较来确定的 。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新实耗法)计算公式: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 当期进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 × 出口货物退税率 。其中,当期进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 = 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 × 外汇人民币折合率 × 进料加工计划分配率 。举例:企业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成人民币为 500 万元,外汇人民币折合率为 1,进料加工计划分配率为 30%,出口货物退税率为 13% 。则当期进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 = 500×1×30% = 150万元,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 150×13% = 19.5万元 。这意味着在计算免抵退税额时,要扣除这部分对应的税额,避免多算应退税额。免抵退税额(新实耗法)计算公式:免抵退税额 = 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 × 外汇人民币折合率 × 出口货物退税率 -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举例:接上例,若出口货物退税率为 13% ,则免抵退税额 = 500×1×13% - 19.5 = 65 - 19.5 = 45.5万元 。此为按出口货物离岸价和退税率算出的理论退税限额,即不考虑内销等因素下,出口货物可退还的最大税额。出口退税额(新实耗法)计算步骤及公式:与一般计算逻辑一致。先算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 当期应纳税额(若为负数)的绝对值 。当期应纳税额 = 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当期全部进项税额 -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 上期留抵税额 。其中,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 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 × 外汇人民币折合率 ×(出口货物征税率 - 出口货物退税率) -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 当期进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 ×(出口货物征税率 - 出口货物退税率) 。然后比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和免抵退税额:若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 =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 = 免抵退税额 - 当期应退税额 。若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 = 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 = 0 ,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的税额 =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 当期应退税额 。举例:假设企业当期内销货物销项税额为 30 万元,当期全部进项税额 50 万元,上期留抵税额 5 万元 ,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成人民币 500 万元,外汇人民币折合率为 1,征税率 16%,退税率 13% ,进料加工计划分配率 30% 。先算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 500×1×30%×(16% - 13%) = 4.5万元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 500×1×(16% - 13%) - 4.5 = 15 - 4.5 = 10.5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 = 30 - (50 - 10.5) - 5 = -14.5万元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 14.5 万元 。免抵退税额前面已算出为 45.5 万元 ,因14.5<45.5,则当期应退税额 = 14.5 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 = 45.5 - 14.5 = 31万元 。
看最后一次回复的哦
新实耗法,组成计税价格,还是用计划分配率吗?什么时用实际分配率,实际分配率是怎么算的
新实耗法下: 通常用计划分配率计算组成计税价格,即当期进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 = 当期进料加工出口货物离岸价 × 外汇人民币折合率 × 计划分配率。计划分配率 = 计划进口总值 ÷ 计划出口总值 ×100%。 手册核销时用实际分配率。实际分配率 =(手册实际进口总值 - 剩余边角余料金额 - 结转料件金额 - 其他调减金额)÷(手册实际出口总值 + 剩余残次品金额 + 结转产品金额 + 其他未出口金额)×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