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包括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 要是不能抵扣的,就包括这个增值税在内。
老师,在中级里,计算初始成本时,是不是只有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要包含增值税,其余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等要扣除可抵扣的增值税
9.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账面价值计价时,下列处理中正确的有( )。 A.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 B.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C.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某项资产入账价值等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总额乘以换入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 D.在不涉及金融资产的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情况下,某项资产入账价值等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总额乘以换入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E.多项非货币性性资产交换且双方账面价值总额一致时,某项换入资产入账价值一定等于该资产原账面价值 8.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但是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总成本。 ( ) 1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企业不论收到还是支付补价,均作为换入资产账面价值的调整。 ( )
企业购入三项没有单独标价的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A、B、C,实际支付的不含税价款总额为1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A的公允价值为60万元,固定资产B的公允价值为40万元,固定资产C的公允价值为2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固定资产A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老师为什么这里固定资产要价税合计,一般纳税人的话应交税费不是可以抵扣吗?固定资产价值的话应该是以不含税价钱入账,为什么这里要含税呢?
老师,你好,两个中级题目,都是用固定资产换入无形资产,我不明白为什么换入无形资产的入账成本计算的方法不一样,一个是用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然后倒挤出固定资产的处置损益,而另一个倒挤出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题目感觉没啥差异呀
老师按,外账分红,暂时还不够分,是不是计提的时候就把分红个税申报了,还是实际付款的时候再申报个税啊
老师那这中情况究竟按啥分啊,按外账分没钱分啊股东分红内账按内账分,外账按外账分怎么分啊,比如收入100万,按外账净利润20万,按内账净利润只有10万(因为外账固定资产折旧了,内账固定资产一次算支出了),按外账分,也没钱分,因为买了固定资产,折旧了,算的费用少啊
本单位小企业,23年有研发费用,然后汇算清缴的时候可以加计扣除。24年的时候没有这个费用,但是汇算清缴的表默认灰色有勾选,然后这个表一定要填数字,全部0也不行,也不能提交申报。这是怎么回事。
股东分红内账按内账分,外账按外账分怎么分啊,比如收入100万,按外账净利润20万,按内账净利润只有10万(因为外账固定资产折旧了,内账固定资产一次算支出了),按外账分,也没钱分,因为买了固定资产,折旧了,算的费用少啊
老师,股东按内账利润分红还是按外账利润分红,
8月8日,发放上月工资774941.30元,其中代扣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38365.8元、住房公积金44508元;代扣个人所得税9215.73元,银行实付上月工资682851.77元。
非全日制是按照劳务报酬还是正常薪资报个人所得税
老师就是第一年亏损了汇算清缴申报了第二年还没申报汇算清缴那第三年可以弥补第一年亏损吗
老师第三年可以弥补第一年的亏损吗
老师就是填企业所得税季报表我第一年第二年亏损今年盈利24万直接弥补亏损呗在表上
知道了,老师应收融资租赁款的账面价值是怎么计算的?应收融资租赁款是计算什么的?
这有案例可以看一下 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初始计量: 借:应收融资租赁款——租赁收款额 贷:融资租赁资产 (账面价值) 资产处置损益 (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银行存款 (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 应收融资租赁款——未实现融资收益 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后续计量,就是在初始计量时确认了应收融资租赁款以后,对每期收回的租赁收款额(租金)进行会计处理。每收回一期租金(本息和),初始计量时确认的“借:应收融资租赁款——租赁收款额”就减少一部分。 每期收到租赁收款额(租金)时的会计分录都是一样的: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融资租赁款——租赁收款额 随着每期租金的收回,出租人在初始计量时确认的未实现融资收益也逐渐实现,最终租赁期结束时就全部实现了。实现的融资收益就是利息收入,这个利息收入属于出租人的“租赁收入”。 租赁收入属于企业的营业收入。对专门的融资租赁公司而言,租赁收入就是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企业的租赁收入就是其他业务收入。 所以,出租人收到的利息收入计入的科目是“租赁收入”,为了便于和企业的其他租赁收入区分开,利息收入计入“租赁收入——利息收入”,增加一个二级科目。 收回租金中,实现融资收益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融资租赁款——未实现融资收益 贷:租赁收入——利息收入 利息收入怎么计算?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一样的逻辑,一样的套路。 利息收入=期初的本金*利率。 期初的本金就是每期的租赁投资净额,利率为租赁内含利率。都是前面学过的内容。 看一道教材例题: 2×19年12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从乙公司租入塑钢机一台。租赁合同主要条款如下: (1)租赁资产:全新塑钢机。 (2)租赁期开始日:2×20年1月1日。 (3)租赁期:2×20年1月1日—2×25年12月31日,共72个月。 (4)固定租金支付:自2×20年1月1日,每年年末支付租金160 000元。如果甲公司能够在每年年末的最后一天及时付款,则给予减少租金10 000元的奖励。 (5)取决于指数或比率的可变租赁付款额:租赁期限内,如遇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调整时,出租人将对租赁利率作出同方向、同幅度的调整。基准利率调整日之前各期和调整日当期租金不变,从下一期租金开始按调整后的租金金额收取。 (6)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该机器在2×19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700000元,账面价值为600000元。 (7)初始直接费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乙公司发生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佣金10000元。 (8)承租人的购买选择权:租赁期届满时,甲公司享有优惠购买该机器的选择权,购买价为20 000元,估计该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为80000元。 (9)取决于租赁资产绩效的可变租赁付款额:2×21年和2×22年两年,甲公司每年按该机器所生产的产品——塑钢窗户的年销售收入的5%向乙公司支付。 (10)承租人的终止租赁选择权:甲公司享有终止租赁选择权。在租赁期间,如果甲公司终止租赁,需支付的款项为剩余租赁期间的固定租金支付金额。 (11)担保余值和未担保余值均为0。 (12)全新塑钢机的使用寿命为7年。 进行会计计量的思路是:首先确定属于经营租赁还是融资租赁,然后进行初始计量,最后进行后续计量。 第一步,判断租赁类型。 存在优惠的购买选择权,优惠购买价20000元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80000元,因此明显可以合理判断甲公司会行使这项选择权。 另外,租赁期72个月(6年),占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6/7=86%,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超过了75%)。 以上两点都可以判断属于融资租赁,其实只需要有一点满足就可以确定是融资租赁了。 第二步,对租赁进行初始计量。 初始计量的分录是: 借:应收融资租赁款——租赁收款额 贷:融资租赁资产 (账面价值) 资产处置损益 (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银行存款 (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 应收融资租赁款——未实现融资收益 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初始计量的分录并不难理解和记记,上一节详细讲过,就是相当于把资产卖了。公允价值就是租赁收款额的现值减去处置费用,公允与账面之间的差额确认资产处置损益。 接下来根据分录,再去计算每一项的金额,这样就不会找不到思路了。 1.先计算“应收融资租赁款——租赁收款额”: 租赁收款额 =固定付款额和实质固定付款额(扣除租赁激励) %2B可变租赁付款额(限指数或比率的变化) %2B行使购买选择权的金额(明显可判断会行权) %2B行使终止租赁选择权的金额(明显可判断会行权) %2B提供的担保余值(承租人担保余值和独立第三人担保余值) 其中,固定付款额需考虑扣除租赁激励后的金额=(160000-10000)*6=900000元。 可变租赁付款额在租赁期内变化才考虑,现在租赁开始日不需要考虑,所以可变租赁付款额=0。 明显可以判断会行使购买选择权,金额=20000元。 虽然甲公司享有终止租赁选择权,但如果终止租赁,甲公司需支付的款项为剩余租赁期间的固定租金支付金额,终止的损失太大,所以明显可以判断甲公司不会行使终止租赁选择权,所以行使终止租赁选择权的金额=0。 提供的担保余值=0。 综上,租赁收款额=900000%2B20000=920000元。 2. 融资租赁资产对应的金额是租出资产的账面价值=600000元。 3.资产处置损益=公允-账面=700000-600000=100000元。 4.初始直接费用为10000元,所以“贷:银行存款”=10000元。 5.通过分录借贷相等,倒挤计算出未实现融资收益=150000*6%2B20000-600000-10000-100000 =210000元。 所以,出租人乙公司的初始计量的分录为: 借:应收融资租赁款——租赁收款额920000 贷:融资租赁资产 600000 资产处置损益 100000 银行存款 10000 应收融资租赁款——未实现融资收益210000 第三步,对租赁进行后续计量。 后续计量就是每期收回租赁收款额(应收融资租赁款——租赁收款额),同时每期确认利息收入(租赁收入——利息收入)。 每期收回租赁收款额的会计分录很简单,每期都一样: 借:银行存款 150000 贷:应收融资租赁款——租赁收款额150000 利息收入=期初的本金*利率。 1.计算利率。 根据前面学过的内容,租赁收款额的现值%2B未担保余值的现值=资产公允价值%2B初始直接费用。 租赁收款额的现值=(160000-10000)*(P/A,r,6)%2B20000*(P/F,r,6)。 如果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计算现值,我在《零基础大白话入门》中的货币时间价值中详细讲过,请前往查看(点我查看)。 所以,上面的式子就等价于: (160000-10000)*(P/A,r,6)%2B20000*(P/F,r,6)%2B0=700000%2B10000 计算得,租赁内含利率r=7.82%。这个计算过程是利用查表加插值法,会计中可以不用掌握。 我这里计算租赁内含利率的方法和教材的计算方法不一样,但逻辑是一样的。教材上是通过租赁投资净额来计算的,显得太复杂,在学习租赁投资净额时,我说过这就是换瓶子不换药。 2.计算本金。本金就是出租人的租赁投资净额,意思就是投入了多少钱。 租赁开始日,租赁投资净额(本金)=资产的公允价值700000%2B初始直接费用10000=710000元。 所以,第一期的利息收入=710000*7.82%=55522元。 2×20年12月31日,第一期末收回租金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融资租赁款——未实现融资收益 55522 贷:租赁收入 55522 也就是说,第一期末收回的租金150000元中,有55522元是利息,剩余部分就是收回的本金=150000-55522=94478元。 所以,第二期的期初租赁投资净额(本金)=710000-94478=615522元。 那么,第二期末收回的租金150000元中,包含的利息收入=615522*7.82%=48134元,剩余部分就是收回的本金=150000-48134=101866元。 所以,第三期的期初租赁投资净额(本金)=615522-101866=513656元。 第三期、第四期……以此类推。 到最后一期末,租赁应收款全部收回来了,本金=0;未实现的融资费用=0,全部实现为利息收入。 以上就是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