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 库存商品月末余额=1200加(200加10加2)-300=1112(万元);月末可变现净值=1100-25=1075(万元),存货跌价准备的月末应有余额=1112-1075=37(万元),而期初存货跌价准备120,因销售300万元产品转出的跌价准备=120/1200*300=30. 所以 2019年6月30日计提跌价准备前,已有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120-30=90(万元). 本月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7-90=-53(万元)。所以应当转回跌价准备53.借存货跌价准备53 贷资产减值损失53
某企业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1月份“原材料”账户某类材料的期初余额为4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期初借方余额为460元,原材料单位计划成本10元。该工厂1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1)1月10日进货1000公斤,支付材料货款9500元,材料增值税进项税额1615元。材料已验收入库。(2)1月15日车间一般耗用领用材料100公斤。(3)1月20日进货2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价税合计为22464元(增值税税率为17%),款项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4)月25日车间生产产品领用材料2500公斤。要求:完成上述业务的会计分录
企业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1月份“原材料”账户某类材料的期初余额为4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期初借方余额为460元,原材料单位计划成本10元。该工厂1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1月10日进货1000公斤,支付材料货款9500元,材料增值税进项税额1615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2)1月15日车间一般耗用领用材料100公斤。 (3)1月20日进货2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价税合计为22464元(增值税税率为17%),款项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4)1月25日车间生产产品领用材料2500公斤。 要求:完成上述业务的会计分录
某企业材料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核算,17年1月原材料期初余额为6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期初借方余额为3000元,原材料甲单位计划成本为12元,本月10日进货1500公斤,进价10元,12日入库,20日进货2000公斤,进价13元,25日入库。已付款,本月15日日生产领用甲材料2000公斤,假设不考虑增值税,做有关分录。|
[练--练]某公司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A材料单位计划单价10元/公斤。2019年9月初"原材料一-A"借方余额23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贷方余额950元。(1)10日购人A材料600公斤,单价为11.5元/公斤,货款已付,材料验收入库;(2)20日购入A材料2000公斤,单价为9元/公斤,货款已付,材料尚未验收入库;(3)自制A材料100公斤,已验收入库,实际成本为950元;(4)24日20日购入的材料到达验收入库;(5)本月产品生产领用A材料1400公斤,生产车间-般耗用A材料400公斤。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4.2%)(2)计算本月发出材料应分担的材料成本差异。((3)计算期末结存材料应分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练--练]某公司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A材料单位计划单价10元/公斤。2019年9月初"原材料一-A"借方余额23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贷方余额950元。(1)10日购人A材料600公斤,单价为11.5元/公斤,货款已付,材料验收入库;(2)20日购入A材料2000公斤,单价为9元/公斤,货款已付,材料尚未验收入库;(3)自制A材料100公斤,已验收入库,实际成本为950元;(4)24日20日购入的材料到达验收入库;(5)本月产品生产领用A材料1400公斤,生产车间-般耗用A材料400公斤。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4.2%)(2)计算本月发出材料应分担的材料成本差异。((3)计算期末结存材料应分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老师,购买轿车固定资产折旧,使用年限几年,残值率多少?
请问老师,酒店餐饮部用的湿巾打包盒在做单独成本核算时属于什么类?
公司是做设计服务的,在天猫开店,帮客户设计,那么我们增值税收入的确认时间是以发货确认收入好还是以客户确认收货还是以支付宝实际到账日期确认收入呢
公司是做设计服务的,在天猫开店,帮客户设计,那么我们增值税收入的确认时间是以发货确认收入好还是以客户确认收货来确认收入好一些
你好我这边养的蛋鸡产蛋了,这个鸡蛋怎么做账
天猫店铺是以确认收货日期来确认收入吗
刚拿到才办的营业执照(个体工商户),还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老师,你好,想问一下我上个月的销项税额是100,但是实际缴的时候只扣了99.99,差的一分钱应该如何处理呢?
老师您好,我们原来做了一个项目大概1000多万吧,然后结算方用他们自己建的房子置换同等价格。相当于我们得到了房产,我们现在计入了投资性房地产,按月摊销。但是没有取得房本,是否纳税调增,调增的原因是什么。
自产自销的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为何不征税呀?我晕了 课程上讲一般都是在生产、委托加工或进口时交纳消费税,那既然是生产时交纳?为何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不交纳,那岂不是自相矛盾呀?
微信扫码加老师开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