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您描述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账务处理和分录: 一、确定补账范围和期间 首先,需要明确补账的具体年度为2023年,以及补账的内容,如原材料、财务报表、税务申报等。 二、收集相关资料 尽管没有正规的应付账款记录和发票,但仍应尽可能收集与原材料采购相关的资料,如老板的付款记录、对方的收据或收货单等,以证明交易的真实性。 三、建立会计科目 1. 原材料:已确定借记20万。 2.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或老板个人往来科目):由于原材料款项是从老板私户支付,且没有正规发票和应付账款记录,这部分资金可能被视为老板对公司的投资或借款。具体使用哪个科目取决于公司与老板之间的财务安排和协议。如果视为投资,则贷记“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如果视为借款,则贷记老板个人往来科目。但请注意,这种处理方式可能涉及税务和合规性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税务师或会计师的意见。 四、分录处理 基于上述分析,可能的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200,000 贷: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或老板个人往来科目) 200,000 五、税务处理 由于没有正规发票,这部分原材料的进项税额可能无法抵扣。同时,由于使用了老板私户付款,可能存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问题。因此,在税务处理上需要特别注意: 1. 增值税:由于没有发票,进项税额无法抵扣。如果税务机关查实,可能需要补缴增值税及滞纳金。 2. 企业所得税:老板私户付款的部分,如果没有正规发票和合规的账务处理,可能无法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这可能导致企业所得税的增加。 六、合规性考虑 1. 建立正规账务体系:尽快建立完善的账务体系和发票管理制度,确保未来交易的合规性。 2. 与供应商沟通:尽量与供应商沟通,补开发票或提供其他合规的财务凭证。 3. 咨询专业意见:由于补账和税务处理涉及较多专业问题,建议咨询专业会计师或税务师的意见。 总之,对于这种情况的账务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合规性、税务影响和实际操作难度。在具体操作时,务必谨慎并咨询专业意见。
老师,现在我来一个公司上班,这个公司以前购买材料,然后又以单项包工的形式请人施工,建高架房仓库,资金一直没有通过对公账户,现在仓库建成要投入使用了,多数资金也已经付了,在账目方面我要怎么处理呢?是把各种材料发票开过来,再把各方施工的发票补过来计入到固定资产吗?可是其中有些发票是补不过来。我应该怎样处理这个账目?
我们老板和老板娘各有一家公司,去年老板的公司(A)支付宝转了100万到老板娘(B)的公司的支付宝上,因为B公司去年下半年开始了个新的项目,有工资,社保,房租,水电费等费用,没有钱,所以转过来了,后来我们公司出纳就直接从支付宝提现到基本户上面了,去年我们公司的账是代理记账做的,因为B公司这几年一直都是零申报的,我们公司的出纳也没有跟代理记账那边沟通,那边也不知道情况,银行流水也没有去拉,虽然他们每个月在电子税务局上面申报社保,扣费,也没有来问公司,所以他们只是申报了下社保,财务报表之类的,个税,账都没有做,我今年4月份接过来的时候把前面的工资,费用的账都补上了,去年申报的财务报表也没有去更改,个税也没有补上,支付宝收的款做成了预收账款,听取了一个财务朋友的建议,预收账款每个月确认了一部分收入,但是现在账上还挂着60万,那现在要怎么处理呢?怎么样才能规范化呢?
老师,我们公司一家材料公司有往来,我们从他们那里材料有20万未付款,因为这家公司需要发电机我们将我们公司一台二手发电机以4万卖给了对方,这笔也没有通过现金或者银行转账支付,只是在对账单中提到这4万块钱冲抵我们的欠款20万,最后欠他16万,那我这笔4万块钱该如何做账务处理呢,对方也没有要我们开发票?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们公司是纺织行业,然后设备上面用的有一种棕丝,经常要换的,然后金额也比较大,一次就是1万元以上的,付款了,对方也开来了专票,那么这种的该计入到什么科目,怎么做账务处理呢,请老师们指点一下,谢谢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从别人手里接过来的账务,现在要补账,然后比如说期初库存商品,还有原材料这两块的盘点,库存商品是借20万,然后原材料是借20万,现在贷方应该计入到那个科目呢,请那位老师给我指点一下,谢谢
老师 公司用管家婆软件 但是做账用的别的财务软件 正常吗
老师,子公司注销了,长投该怎么处理?
老师,个体户没有营业没有收入,但是有银行手续费支出,个税怎么填写?
老师,我们建筑劳务公司税种里没有核印花税种,去年4季度有业务当时好像没有申报印花税,现在还能补缴吗,补缴的话直接缴到这个季度吗
建筑劳务公司一般纳税人,清包工一般是选择简易征收,可否开具3%的专票给业主甲方(一般纳税人)做进项抵扣
老师,税务登记,成本核算方法,选哪一种啊
我是个体户,不小心申请了财务制度备案。怎样才能取消这个财务制度备案
你好,第一季度工会经费缴费期限是什么时候了
小规模纳税人支付材料款45000及劳务费50000,并一共取得9万发票怎么做账
算所得额为啥境内 境外加一块✖️25% 算?那算出来是境内应该交的还是境外应该交的